惠勒守則第一條

 
  - 在計算之前,先猜猜答案是什麼!  作者╱高湧泉

  惠勒John Wheeler)何許人也?他是20世紀理論物理大師,今年4月過世,享年96歲。《紐約時報》、《科學》、《自然》等主要媒體、科學雜誌都刊登了長篇訃聞,列舉出以下幾項惠勒的功績:他在1939年和波爾首先用原子核液滴模型來解釋核分裂、他振興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他是「黑洞」這詞的命名者、他與 兩位學生寫了一本廣義相對論經典教科書重力論Gravitation)、他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近40年,是費曼與另外數十位一流理論物理學者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惠勒的同事與學生都說他的點子很多,而且其中許多點子初聞之下不甚正經。然而不少人卻曾受益於惠勒的瘋點子,例如費曼就在其諾貝爾獎演講中招認「偷」過惠勒的點子:他還是研究生時接過惠勒很興奮的電話,告訴他正子(電子的反粒子)只不過是電子逆著時間而行罷了,這個瘋點子後來讓他在研究量子電動力學時簡化了計算法則、發展出著名的「費曼」。因此費曼說:「如果你將惠勒的瘋點子打開來,常會發現其核心是非常深奧的真理。」


   我無緣見惠勒一面,但常翻閱他的重力論(這本書厚達1200多頁,像是電話簿),也常在上課時和學生分享惠勒的智慧。譬如,惠勒愛用兩句話「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來闡明廣義相對論的意義,這兩句話清楚生動,一聽過沒人忘得了,不是內行人講不出來。


  然而惠勒還有更精采的格言,我最喜歡的是他自稱為「惠勒第一守則」(Wheeler's First Moral Principle)的「只有在你已經知道答案之後,才可以去做計算。」(
Never make a calculation until you know the answer.)但是這句話在表面上是不通的,因為我們做計算的目的就在於求得答案,不計算怎麼會知道答案?如果已經知道了答案,那又何必再去計算!惠勒這句瘋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惠勒在他與泰勒(Edwin Taylor)所著的《時空物理》(Spacetime Physics)書中,這麼進一步解釋此一守則:「在每個計算之前,必先預估一下,在每個演算之前,必先試著用簡單的物理論證(對稱!不變性!守恆律!) 猜一猜答案。」惠勒鼓勵學生:「不要怕猜,因為你不須把你的猜測講出來,別人不必知道你猜了什麼,所以很快地以你的直覺猜一下;如果猜對了,便會增強物理 直覺,如果猜錯了,你還可以吃驚一下。無論如何,這麼做是比較好玩的!」


  雖然惠勒是針對解習題的學生提出這項守則,但事實上從事第一線研究的 人更需要採納惠勒的箴言:當你完成了一項研究上的複雜計算之後,在沒有已知的標準答案可以比較的情況下,你如何確定計算結果是正確的?當然,除非你有同伴 幫助查核計算,否則不可能百分之百確認答案無誤。不過如果你可以先根據已知物理去猜測什麼是合理的答案,而計算結果與猜測相符,你對於答案的信心就會大幅 提高。萬一答案與預期相違,那就更棒了,因為你或者可以(1)因此找出哪裡計算錯了,或者可以(2)發現自己猜錯了而更正原本錯誤的觀念,或者可以(3) 發現已知物理知識出錯而名垂青史。


  遵循惠勒第一守則的困難之處在於猜測這一步驟,如果沒有深刻的物理觀念或是充份的物理知識,猜測根本是無從下手的事。反之,一流高手憑藉著過人的物理觀念與經驗,常常可以不經計算就「猜」出正確的答案。發明夸克一詞的葛爾曼Murray Gell-Mann)半開玩笑地將這種「寫下問題,然後看著它努力地想,然後寫下答案」的解題方法稱為「費曼法」(Feynman's methods)。費曼是惠勒最好的學生,必然熟悉惠勒第一守則,所以格爾曼的「費曼法」或許應更名為「惠勒法」。 

 

arrow
arrow

    Bluelov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