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蘋果新產品 「iPad」亮相!


2010/01/28 「這樣東西,必然要比筆電或者是智慧型手機更能適合處理這些內容」賈伯斯提到,同時他也認為一般小筆電只是台廉價的筆電。隨後,賈伯斯便拿出了眾人期待的物品-「iPad」


文/楊又肇

位於舊金山的發表會現場上,蘋果執行長賈伯斯表示:他們今天將介紹一項神奇的產品,同時說明就在幾個星期前,蘋果旗下iPod系列產品自2001年起已經賣出2億5千萬台。

而當賈伯斯談論到蘋果最初的PowerBook,並提到之後創造了iPhone,賈伯斯反問大家:是否有什麼東西可介於筆電以及智慧型手機之間的?並且能夠用於上網、收發郵件、觀賞照片或影片,甚至用於遊戲以及電子書閱讀?

「這樣東西,必然要比筆電或者是智慧型手機更能適合處理這些內容」他提到。隨後,賈伯斯便拿出了眾人期待的物品-「iPad」(編按:結果不叫做iSlate呀…)

(圖/擷自GIZMODO網站)
(圖/擷自GIZMODO網站)

 

「iPad」亮相

「iPad」實際尺寸約為一般書本大小,除了以直立畫面顯示外,本身也配置動態加速感應器,因此也能像iPhone一樣讓畫面橫向顯示,看起來就像放大版 的iPod touch。外觀也如同像先前所說的:「看起來就像是一幅畫」,而底部的功能按鈕顯示如同OS X的dock般呈現,可浮現於螢幕底部,不需使用時也能夠隱藏於下方。

「這將會是最棒的瀏覽體驗」賈伯斯說著。

(圖/擷自GIZMODO網站)

「iPad」的虛擬鍵盤尺寸相當大,幾乎接近一般全尺寸鍵盤排列,在文字輸入上應該是不太會構成妨礙 (希望會有中文輸入)。使用者可以透過「iPad」享受畫面更大、操作上更為便利的照片、YouTube等媒體內容觀賞,同時亦可輕易完成行事曆、收發郵 件或者是查看Google地圖等應用功能。

(圖/擷自GIZMODO網站)

 

(圖/擷自GIZMODO網站)

「iPad」重量約為1.5磅,螢幕採9.7英吋大的IPS面板 (並非如傳聞中採用10-12吋的螢幕),同時具備高感度電容式多點觸控功能。處理器並非採用Intel架構,而是蘋果自家A4處理器 (1GHz),儲存空間有16GB至64GB之間不同版本。網路架構部分則是內建802.11n、藍芽 2.1+ EDR,也內建3G訊號模組 (使用新型GSM系統micro SIM卡),底下具備一組30 Pin插槽與麥克風,並且內建動態加速感應器以及數位羅盤功能。而在電力方面,在滿電之下約可提供10小時的運作電力。

(圖/擷自GIZMODO網站)

 

應用程式

「iPad」所將使用的應用程式可能將不會與iPhone相同 (也就是會有iPad Store),但可透過"虛擬方式"執行現有的應用程式,而先前已下載安裝至iPhone的應用程式將可延用,不需擔心同一個程式需支付多次費用。應用程 式畫面可選擇以1:1的原始比例顯示於「iPad」,或者是透過放大的方式以全螢幕顯示。同時將釋出新的iPhone開發工具 (SDK,Software Develop Kit),讓程式開發者可以輕易地製作對應「iPad」的程式 (SDK中也包含iPad模擬器,可在Mac平台上執行iPad應用程式)。

(圖/擷自GIZMODO網站)

那麼遊戲方面呢?顯然「iPad」的遊戲功能表現比iPhone好,而且在螢幕畫面解析度的呈現也較為優異。透過以先前在iPhone上有 的遊戲展現遊戲效能,透過「iPad」的觸控功能,使用者可以做到以往所辦不到的"互動",例如同時透過三根手指劃動以推動畫面中的門等。

先前提到美商藝電EA將與蘋果合作遊戲內容,因此在現場中便以極速快感、美國職棒大聯盟展示「iPad」執行效能。看起來似乎是無法比擬電腦上的畫面呈現效果,但由於「iPad」支援全畫面多點觸控,或許日後將可發展出不同的遊戲內容?

(圖/擷自GIZMODO網站)

接著,現場展示紐約時報針對「iPad」所製作的應用程式:一個像是以報紙版面顯示內容,卻又能在其上進行多媒體互動 (如同瀏覽網頁般)的閱讀軟體,以及其他諸如繪圖軟體等應用程式,紛紛展現了蘋果「iPad」的無限可能性。

(圖/擷自GIZMODO網站)

而當然,「iPad」其中一項傳聞便是電子書的功能。賈伯斯表示在「iPad」上的電子書程式稱作「iBooks」,使用者可在程式中擁有 自己的書櫃,翻閱內容時就像真實觀看一本書 (而且是全彩的)。使用者也可連上iBook Store (與App Store或iTunes Store介面很像)下載各類已合作之書籍內容 (目前已與Penguin、Harper Collins、Simon & Schuster、Macmillan以及Hachette等廠商合作)。賈伯斯說明蘋果的電子書採用一種開放的ePub格式,或許表示使用者可以交換彼 此擁有的電子書內容 (可能嗎?)。

(圖/擷自GIZMODO網站)

 

(圖/擷自GIZMODO網站)

另外現場也展示「iPad」版本的iWork,讓使用者可以透過這套軟體在「iPad」上輕易地完成各項工作需求。

(圖/擷自GIZMODO網站)

 

相關價格

「iPad」所展示的功能已經涵蓋了上網、多媒體、遊戲以及電子書,甚至於也展示iWork所能達成的工作內容,看起來「iPad」確實是台不錯的產品,那麼也該談談價格了?

「iPad」具備連結網路的功能 (Wi-Fi或3G),蘋果目前推出兩種網路方案:月付美金14.99元,可使用250MB的資料傳輸量;月付美金29.99元,可享有無限資料傳輸量。 所配合的系統廠商確定仍然是AT&T,申請使用者可免費透過其Wi-Fi熱點上網。服務採預繳制 (可於「iPad」上直接操作),因此無需綁約,隨時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取消服務。

(圖/擷自GIZMODO網站)

至於「iPad」本身空機售價,並非如先前所傳可能要價美金1000元,實際價格如下:

 

●僅Wi-Fi上網功能

16GB版本為美金499元;32GB版本為美金599元;64GB版本為美金699元

●Wi-Fi + 3G上網功能

16GB版本為美金629元;32GB版本為美金729元;64GB版本為美金829元

 

(圖/擷自GIZMODO網站)

「iPad」將由美國首賣,全球地區上市時間預計是在6月。同時現場中也展示部分「iPad」周邊,例如附鍵盤功能的Dock以及專用皮套。

(圖/擷自GIZMODO網站)
(圖/擷自GIZMODO網站)

最後,賈伯斯提到目前已經有7500萬人會使用iPhone以及iPod touch,換句話說,也就是已經有7500萬人已經會使用「iPad」了,因為他就是如此地方便!同時他也相信:「我們已經做好iPad的準備了 ("We are ready for the iPad.")」

(圖/擷自GIZMODO網站)

編按:結果此次發表會僅只有蘋果「iPad」的消息,並沒有任何關於新款iPhone、iPhone新作業系統,以及其他產品改款的消息,甚至於賈伯斯也沒有使出「還有一件事」的手法,或許還是要等到今年的MacWorld上才會發表吧?

 

蘋果公佈 iPad 平板:完整重點

蘋果週三正式公佈自家的平板電腦,名稱叫 iPad,售價499美元起跳。以下是完整重點整理:

 

蘋果執行長 Steve Jobs 公佈 iPad

蘋果公佈的 iPad 事前已經被料到,類似一款大號的 iPhone或 iPod Touch,採 9.7吋 LCD 觸控螢幕顯示器,裡面使用了跟iPhone、蘋果Magic Mouse(魔術鼠),以及其筆電的軌跡板相同的多重觸控技術;另外目前新一代iMac所採用的超廣角(IPS)顯示器技術也用在這台iPad上。

一如 iPhone與 iPod一樣,iPad 採用的作業系統十分友善手指觸控,並搭配QWERT軟體鍵盤、有加速感應器可偵測機器是直拿或橫拿;有一個30針腳的連接頭、內建Wi-Fi,有一個首頁按鈕可返回主選單,另有音量調整與消音鍵,一如 iPhone。

除了大螢幕外,該機器採 1GHz 客製化蘋果晶片(來自蘋果2008年收購的 PA Semi),蘋果表示可持續收看10小時的影片,大概比 iPod Touch 多了四小時左右,跟最新一代 iPhone 時間差不多,這相當於可待機 1 個月。

iPad會有 16、32與64GB容量,售價分別為 499美元,599美元與 699美元。不過這只是Wi-Fi版本;蘋果還有 同時兼具Wi-Fi與3G的版本。iPad用戶若想搭配目前所使用的3G服務(AT&T),有兩種選擇:一是每月15美元,250MB資料量;或 吃到飽29.99美元/每月。3G版機器的價格會跳升為 $629(16GB)、$729(32GB)與$829美元(64GB)。

Wi-Fi版iPad會在60天內上市;3G版則會在90天內上市。

其他值得注意的規格:

 

  • Wi-Fi支援802.11/a/b/g/n;

     

  • iPad重量1.5磅 ( 680 公克),3G版本則會多 45 公克左右;

     

  • 螢幕解析度為 1024 x 768 (iPhone/iPod為 480x320);

     

  • 可播放 720p HD影片,不過影片輸出至其他裝置僅限480p;

     

  • 跟 iPhone 3GS一樣都有抗油塗層(oleophobic coating),方便擦掉手或臉部觸控留下的油脂;

    應用程式變大

    iPad螢幕比蘋果目前其他隨身裝置都大上一號,因此開發者可運用的空間更多,iPad可向後相容於既有 iPhone 與 iPod Touch應用程式;採較小螢幕解析度的應用可直接放大;蘋果會提供開發者一種可修改應用來適合兩種硬體的方式。

    蘋果執行長 Steve Jobs 在台上展示不少第一人稱應用程式,包括 iTunes、照片畫廊、Safari 瀏覽器、iCal、e-mail、Google Maps與 YouTube。許多都蠻類似 iPhone 特質,只是螢幕空間變大。這在蘋果的 Mail 應用中最明顯。Jobs表示所有這些應用程式都有重新改寫以便能原生適用於較大的螢幕。

    有些公司也上台展示最新的 iPad 應用程式,包括Gameloft遊戲、紐約時報、Brushes影像處理、MLB.com。

    蘋果另更新了 iWork 軟體,這是首度該軟體可用在蘋果的行動裝置上,可完全適用於 iPad的觸控螢幕;但要注意的是,iWord會拆成三種不同應用,每個都售價10美元,若三套(Numbers、 Keynote、與Sheets )全買得花30美元,不過還是比桌上版的79美元便宜。

    電子書發行

    Jobs公佈了一種全新的內容發行系統稱為 iBooks(跟之前的筆電系列 iBook 不一樣)。此一全新應用程式包含一個虛擬書櫃,內含來自五大書商的書籍(Harper Collins、Hachette、Penguin、 MacMilan、以及 Simon & Shuster [與ZDNet為同一母公司CBS所有])。

    蘋果表示 iBooks 書店會同時銷售暢銷書與學校課本,不過這次完全沒提到雜誌是否有包含在裡面。

    一如 iTunes,書籍會區分種類以及熱門度;使用者購買前可先瀏覽前幾頁;下載後會直接送至用戶的虛擬書櫃中;之後的閱讀就蠻類似 Amazon Kindle 應用一般:可直式或橫式閱讀、改變字體大小、或依照目錄隨時跳讀。

    其他(不支援Flash...)

     

  • 蘋果向本站證實 iPad在Adobe Flash方面的作法跟iPhone與iPod Touch一樣:不支援此一熱門的Web外掛;
  • iPod自 2001年開賣以來已經銷售2.5億台;
  • App Store目前有14萬種應用程式;
  • 蘋果有248家直營店,造訪人次達5000萬人;
  • 沒有多工,程式一次只能跑一個,不過蘋果自家程式例外;
  • iTunes 與 App Store 所附掛的信用卡量已達1.25億張;
  • 蘋果自己有提供許多iPad周邊商品,包括完整鍵盤、相機連接套件(可直接從SD記憶卡輸入照片)、iPad外套兼書架;不過上述售價都還沒公佈。
  •  

    談一下iPad採用的蘋果A4晶片

    這次與iPad一同問世的,還有蘋果自產的處理器晶片。

    A4(A可能代表Apple)與iPhone 3GS現用晶片的最明顯差異,就是速度。iPad的晶片是1GHz,iPhone 3GS則是600MHz(0.6GHz)。

    在27日的活動上,A4被譽為蘋果至今用過「最先進的晶片」。不只快,還非常省電。根據蘋果的iPad網頁:「A4晶片的省電效率,足以讓iPad的電池續電力長達10小時。」

    在定義上,A4屬於系統單晶片(SOC),整合了主處理器、繪圖晶片和記憶體控制器等其他功能(如英特爾即將推出的"Moorestown" Atom處理器)。類似的SOC晶片已經用在iPhone和其他智慧手機上,如Google的Nexus One和摩托羅拉Droid。

    根據蘋果在iPhone 3GS的表現,可以想像A4晶片也能提供一個相當敏捷、漂亮的界面。當然,就像任何3G智慧手機或具備3G連線功能的筆電,3G服務,而非處理器,經常是整個使用經驗中最弱的一部份。

    說到3G,iPad將提供兩種AT&T方案。一種是月付15美元,資料傳輸上限250MB;另一種吃到飽,月費30美元。iPhone 3GS是採用Infineon製造的3G晶片。

    蘋果執行長Steve Jobs宣稱,這將是「最佳的(網路)瀏覽經驗。整個網頁直接呈現在你眼前,讓你用手指操控它。遠勝過用筆電。」當然,那種瀏覽經驗將有賴晶片處理後方工作的能力。

    但回到A4,Northeast Securities分析師Ashok Kumar表示,該晶片是蘋果的PA Semi團隊的開發成果。按照蘋果本身的說法,是「我們為這項產品特別設計的晶片」。蘋果於2008年收購PA Semi,這也是蘋果第一次發表自家品牌的處理器。

    科技顧問公司Envisioneering Group經理Richard Doherty上週受訪時,針對蘋果的晶片技術與Qualcomm、Freescale,和ARM等授權基礎晶片設計的競爭者相比,曾有以下說法:「我看 不出ARM的授權商或英特爾有能力挑戰(蘋果晶片的)單位電力效能、單位成本效能和單位體積效能。蘋果將有超越競爭者的絕佳效能、電池效率和成本優勢。」

    另一項值得一提的技術是螢幕。iPad的螢幕使用IPS,或平面轉換LCD技術,在瀏覽影片和廣角瀏覽時反應快速。優良的IPS設計即使從測邊瀏覽,顏色和亮度也不會有太大改變。(陳智文/譯)


    蘋果電腦iPad功能一覽表

    蘋果電腦今日發表萬眾期待的平板電腦iPad,新穎的外型加酷炫的功能,不僅讓蘋果迷為之瘋狂,其推出多媒體平 台功能也將引領3C市場的潮流,不可不知的功能介紹一覽表如下:規格 介紹說明 處理器 AppleA41GHz 螢幕 9.7吋IPS面板,1024x768解析度 容量 16-64GBSSD固態硬碟 續航力 鋰聚合物電池,使用10小時,待機1個月 重量 1.5磅(約700公克) 厚度 0.5吋(約1.3公分) 觸控螢幕 電容式多點觸控螢幕 藍牙 2.1+EDR I/O 麥克風、揚聲器、30pin接頭、耳麥3.5mm 無線網路 WiFi802.11n,部份版本內建3G(美國AT&T提供每月29.99美元吃到飽/14.99美元250MB傳輸量,沒綁約,合約可以隨時 取消)

    價格 16GB/32GB/64GB  分別為499/599/699美元週邊兩種基座,一種當數位相框用;一種是附鍵盤的基座。 

    軟體有專屬的SDK語言版本英文、法文、德國、日本、荷蘭、義大利、西班牙、簡體中文、俄國其他數位羅盤、A-GPS。

     

     

    蘋果iPad收割平板 微軟搥心肝

    2010/01/28 12:41:05

    在雷蒙市的微軟總部,今天一定會有一些人很想用頭去撞牆。

    經過整整10年的努力,平板電腦主流普世化的功勞,現在看來又要被蘋果公司搶走。雖然PC製造商多年來一直努力推動平板電腦,仍然只有醫院和運輸等利基市場接受這個概念,而非一般大眾。

    別說微軟沒有努力過。Bill Gates(比爾蓋茲)最先在2000年的Comdex提出平板PC的概念。一年後,Gates實際拿出各種產品款式,包括一台看似iPad巨型版的Compaq原型。當時Gates對Comdex的聽眾說:「明年我希望今天在座的許多人,都能用平板PC作筆記。」

    但初步的迴響令人失望。微軟持續重塑這項產品、改善手寫辨識,卻一直難以突破。至今,大多數賣出的「平板PC」,只是配備可旋式螢幕的筆電,而非蘋果今天展示的一片輕薄平板。

    後來,微軟為消費者平板創立了Project Origami,並成功引起注意。即使大家並不清楚Origami究竟是什麼。

    最初的規劃很吸引人,微軟要開發一種類似Windows PC的觸控式消費者產品,電池續電力達24小時,售價低於1,000美元,理想價格500美元上下。但實際呈現的產品,如三星Q1,不但價格過高,續電力也相當有限。

    而現在,蘋果推出了500美元起跳、續電力10小時,且相當具賣點的平板產品。IDC分析師Richard Shim說:「民眾對平板其實一直有興趣,只是價格居高不下,現在終於改變了。」

    Shim表示,IDC預估蘋果今年可賣出400萬至500萬台iPad。相較之下,平板PC今年的預估銷量為130萬台(當中僅17萬是真正的單片式平板)。去年IDC估計平板PC可賣出100萬台,其中12.5萬是單片式產品,其他約87.5萬台是可摺疊式PC。

    當然,蘋果發表iPad不代表該產品保證成功。雖然該公司近來的記錄相當亮眼,仍有失敗的例子,如Mac Mini和Apple TV。因此,iPad的定價比市場預期低,還可選擇相對便宜的3G服務方案。

    微軟並未放棄平板。利用Windows 7的多重觸控功能,微軟希望能為新一代的平板鋪路。執行長Steve Ballmer在今年的消費者電器大展(CES)上,展示一台搭配Windows 7的HP平板原型。該產品訂於年中上市,並配備8.9吋螢幕。文末附加的影片,是HP的Phil McKinney說明該公司過去5年開發娛樂取向平板產品的過程。

    根據去年初外流的一段影片,微軟也在開發雙螢幕平板產品,代號Courier。微軟娛樂部門主管Robbie Bach證實該段影片為真,但拒絕說明這項計畫目前的進度。

    Back在CES受訪時表示:「我們為許多不同產品錄製了很多實驗性的影片。網路上流傳的那段名為Courier的影片,只是其中之一,我們還有很多。我們不評論那些影片。」 (陳智文/譯)

     

    目前全球科技業似乎都屏息以待蘋果的平板電腦,但或許我們都搞錯對象了。這是Courier,微軟公司令人驚豔的平板電腦。

    Courier是確實存在的東西,據傳已進入「後期原型」的開發階段。這一款可像書一樣展開的電腦,配備雙7吋(或類似大小)多重觸控螢幕。除了手指觸控之外,特別針對筆尖書寫、輕擊和描劃等動作設計。連接雙面螢幕的中央絞鏈有一個類似iPhone的桌面鍵。

    無線訊號和電池蓄電量等狀態燈,都放在一面螢幕的邊緣。螢幕背面附有鏡頭,並可透過一個感應板充電,就像Palm Touchstone的Pre充電座。

    直到最近,Courier都是微軟刻意隱藏的重要獨立計畫,只有少數負責的工程師和主管(微軟最頂尖的人才,如主導該計畫的娛樂與裝置技術首長和使用者經驗怪才J. Allard。)知情。目前,Courier顯然已進入發展使用者經驗和對外呈現設計概念的階段。

    微軟非常擅長協同其他公司,尤其是其E&D部門:Zune和Xbox都走過類似的設計過程。(微軟實體店面的規劃也是透過第三方傳出,之後證實為真。)這一段影片掛名Pioneer Studios,那是微軟E&D內部專門與長期夥伴合作機密計畫的單位。

    此處呈現的Courier使用者經驗幾乎與外界對蘋果平板的期待完全相反。它是複雜的:雙螢幕、混搭筆控介面與幾種形式的多重觸控手指動作、多種圖像複雜 的主題、模式和應用軟體。(我們最喜歡的使用者介面功能?中央絞鏈可化身為「口袋」,存放你從某一頁移至另一頁的項目。)微軟之前的平板是數位墨水取向, 而這個介面,雖然前所未見,顯然取自前身,並可適用Surface觸控電腦和甚至Zune HD。Gizmodo 將在接下來幾天,逐步深入挖掘Courier。(陳智文/譯)

     

    像不像衛生棉無傷 iPad就是蘋果牌


    沈子涵/整理 

     法新社舊金山29日電,蘋果公司(Apple)雖因新上市產品iPad的命名問題招來各方訕笑,但不少科技分析師對此則不屑一顧,而是聚焦在iPad的內涵:能高速運算的新晶片。 

     在蘋果執行長左伯斯(Steve Jobs)隆重發表這個「革命性產品」與實際上市的60天時間差期間,iPad的批評者與粉絲們爭相填補空白。 

     時至今日,有關iPad的科技強項與弱點的爭議,已被蘋果為它取了一個最適合用於女性衛生用品名稱的嘖嘖稱奇聲所淹沒。 

     更諷刺的是,蘋果竟然還不是第一個為其產品烙下這個名稱的企業。 

     日本的富士通公司(Fujitsu Ltd.)宣稱,其美國子公司早在2002年就推出一款造型流線的手持多媒體裝置,作為賣場員工管理庫存數據與業務、掃瞄商品條碼之用,名字就叫iPad。 

     終點科技公司(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分析師凱伊(Roger Kay)表示,大家都忽視了iPad使用蘋果第一個微處理器,這種晶片功能出眾,一定會成為蘋果公司所有行動裝置的重要零件。 

     iPad很重要的這種晶片有繪圖晶片功能,而且具備通常須要多個微處理器才會有的處理能力,這也意味iPad可用較少的電力和空間而發揮類似功能。 

     這種晶片來自小型微處理器設計廠商P.A. Semi的革新技術,蘋果公司2008年併購這家廠商。 

     凱伊期待
    新晶片技術能運用於蘋果的所有行動裝置,甚至是麥金塔電腦。 

     他表示:「蘋果應該可以跟英特爾(Intel)說拜拜了。我認為沒什麼不妥。」
     

     

     

    相關連結

    ‧蘋果iPad官方網站
    ‧GIZMODO網站現場文字圖片轉播 (GIZMODO網站)
    ‧蘋果發表會即將登場! (已經結束)

    數位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love1968 的頭像
      Bluelove1968

      藍色情懷

      Bluelov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