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破除不斷建水庫的迷思

【鍾秀梅】2009-12-20 中國時報

最近台灣南部出現旱象,在馬英九總統主持之下,各相關部會首長聚集一堂,於十九日舉辦「視同國安規模」的抗旱會議。這顯示當局高度重視缺水問題,認識到乾旱的持續,就是國家安全的危機。然則,近日卻頻頻出現興建水庫的主張,甚至十餘年前已被擱置的美濃水庫計畫又被重新提出,我很擔心這種捨本逐末的言論也將在總統主持的抗旱會議中浮現。

台灣這種「缺水就建水庫」的發展主義思維,從一九五○年代在美國技術專家與台灣技術官僚的合作下,籌建台灣第一大壩──石門水庫,迄今台灣已有八十四座水庫,儲水量高達四十億噸,提供灌溉與工業用水達廿五億噸。於今,台灣只要出現旱象,優先被考慮的總是工業用水,以致民生用水和農業用水常處於緊張的情勢,這樣的發展主義邏輯,再建幾座水庫也是徒然!

發展主義的水資源政策,首先解除了社區居民自我防衛的力量。此外,知識的再生產,例如各大學工程學科水庫知識系統的僵化傳承,產生對河流的暴力。台灣河流的悲慘命運是:上游讓水壩攔截,中下游岸邊水泥固化與汙染,利益集團瘋狂採砂,最終河流失去她奔馳的活力,失去孕育生命物種的本能,當然也喪失了輪迴更新的再生能力。

台灣的水資源問題,不在水庫,而在缺乏永續利用的概念。因為,多年來在發展主義霸權之下,至少凸顯出以下幾個問題:一,水資源知識從本土人民的生活中異化出來。二,水資源知識的建構和傳播,首先是基於都會與工業資本的利益。三,水資源知識的傳播被經濟掛帥、工程優先的教育體系壟斷。現行正規教育在實際操演上變成一個排斥大多數人參與水資源知識的封閉系統,教育成為向社會系統上層輸送資源的機制。

一九九○年代,台灣南方公民社會對於尋求另類水資源發展的思維貢獻良多,環境團體與另類水資源倡議團體結合地方地府、學校、鳥會、民意代表、社區力量、媒體等,關注的課題涵括:生態調查、砂石問題、對高耗水耗能石化產業的反思、河域汙染治理、水資源分配與濕地保育等問題。南方另類水資源運動的貢獻有:一,永續發展的網絡關係建立;二,監督政府進行河流保育與森林維護;三,另類水資源治理的提出;四,由下而上的決策過程,推動如高屏溪、二仁溪、將軍溪、東港溪等被列為南部重點河川整治、高屏溪水源離牧政策確定與高屏溪流域管理局的成立。

南方另類水資源運動的實踐,已經朝向「後發展主義的水資源治理」,什麼是「後發展主義」?套用南巴黎大學經濟學教授拉杜胥(Serge Latouche)的說法:「後發展社會藍圖旨在建立一個和樂、自足且經濟節約的社會;確切言之,其終極目標是『無成長』,而非『減緩成長』。亦即破除經濟掛帥的迷思和信仰,鍥而不捨針對發展實體進行解構批判。」後發展主義即是對現代的經濟成長拜物教進行解套,提出另類社會藍圖。

台灣後發展主義的水治理方向,首先要重新評估正在規畫中或興建中的大型水庫,終止對萬年山林開膛破肚的大型水庫建設。其次,對於工業與都會用水奪取農業和鄉村用水的政策要重新思考。第三,全台各地河川水泥化的整治工程不應繼續加碼,讓河流回歸自然。最後,讓社區取回保護河流的決策權。台灣社會未來的水政策不該是政治酬庸或商業利益角力的場域,而是回到生活的政治,建立信任密實的人民網絡,向水資源合理分配與永續發展的道路推進。(作者為成功大學台文系助理教授)

水資源開發與利用,請向以色列取經

※ 國際河流的協調管理研究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惟邏輯,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有可能會製造更多新的問題出來!不去針對問題核心(國土規劃、水土保持、不濫墾、濫建)解決問題、不去探究整體性的因素來思考,而儘用一些『局部問題、局部解決』的舊思惟模式,問題還是會繼續存在,甚至會導致更嚴重後果!



◆ 桃園地底大圳 2000人探索

【聯合報╱記者賈寶楠/八德報導】2009.12.20

民國13年完工的桃園大圳,昨天舉辦第14次隧道探索健行,2000名老少無懼12度低溫,涉水走過5.7公里地底渠道,體驗大圳工程的偉大。

昨天依舊寒冷,桃園氣溫約12度,原本擔心場面冷清,不過天冷阻擋不了健行民眾的熱情,參加民眾全身包裹緊密,長筒雨鞋、溯溪鞋全派上用場。


「圳水超冷,不過走隧道里比較暖和!」只穿運動涼鞋、捲起褲管就下水的陳姓男子,上半身穿戴頭套、圍巾、外套「全副武裝」,與露出小腿的下半身簡直天差地別,走完全程直呼過癮,「最溫暖的,其實是我的腳,因為一直充血」。

63歲的張奶奶已參加3次,今年穿雨鞋健行,圳水還是溢入鞋中,「上岸」後吹風更冷,老伴趕緊幫忙擦乾、換布鞋,她說「拿著手電筒在隧道里照著走,很像小時候點蠟燭摸黑上廁所」。

桃園農田水利會在桃園大圳年終歲修時,利用水深僅25公分、約至小腿處的空檔,開放民眾健行體驗大圳導水隧道,從大溪鎮5號水橋入口至八德市廣豐公園4號出口,全程5.7公里,健行約2小時30分。

水利會會長李總集表示,今年是第14次舉辦,往年也是年年爆滿,已累積超過4萬5000人次體驗過大圳健行的甘苦和樂趣,「大圳提供桃園農田最重要的水源,吃米長大的人,建議來體會引水灌溉的辛苦,沒走過渠道的人歡迎明年來探險」。

桃園大圳是台灣北部早期最大的水利工程,主要導水道都在地下,李總集說,大圳也是桃園縣唯一的綠色水源,更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 塵封眷村情愫 左營自強新村不改建

中央社 2009-12-20

高雄柴山與現代建築間長1.3公里廊帶是自強新村,紅磚灰瓦平矮建築裡飄散陣陣桂花香;熱中保留眷村原貌的住民享受與大自然共生樂趣,更致力保留眷村文化,在都會裡自成一格。

高雄市有59處眷村,多為海軍眷舍;隨國防部改建腳步,一處處眷村被怪手摧毀,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國宅大樓;眷村名詞就會被「國宅」取代。不過位在鼓山三路的「自強新村」近300戶眷戶,他們愛極了與柴山毗鄰而居環境,所以向國防部表達「拒絕改建」立場。

他們的眷舍屋齡逾60年,屋瓦破舊、紅牆斑駁,室內窗板也有斑斑的蛀蟲痕跡;不改建的原因在於不捨「竹籬芭」記憶的抹滅與消逝。「高雄市自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徐又瑋為保留這片遺世獨立的眷舍記憶,為眷村保留奔走10餘年。他說,除了不捨眷村情感破碎之外,也愛上了這裡的景物。

海軍退役的徐若望表示,打開窗扉,儘是山壁間隨季節變化奼紫嫣紅的野花、蔓藤,在庭園間擺上桌椅、品茗,欣賞垂手可及的自然山林,讓他的退休生活靜謐幽靜,毫無干擾;有的只是蟲鳴鳥叫,偶爾也有青竹絲、自鼻心、石龍子等不速之客,他們向來以禮相待,開門引路。

住戶沈碧霞說,喜歡這裡的幽靜,爬滿圍牆的九重葛抖落一地紫紅,成了對對新人拍攝婚紗的一景,她說,因為常有新人來取景留影,讓她常保喜悅的心境,即使老舊的眷舍缺乏屬於先進建材的現代住宅舒適感,不過有屬於眷村特有的風貌,她擁有滿室的快樂。

「自強新村」是昔日「日本海軍士官宿舍」,專供開闢軍港台籍工程師居住,民國34年,國民政府接收改做海軍眷舍;基於國防安全考量,這裡從日據時代起就被列為要塞管制區,眷舍毗鄰柴山而居,生態完好保留,垂手可得的綠蔭、視野所及滿是蟲鳥、飛鼠和獼猴。徐若望說,從來沒有土石坍塌的疑慮。

日式建築的自強新村,屋內多為杉、槐木結構,配以魚麟式灰色屋瓦,單、雙巷弄以鳳凰及槐陽樹做區隔,300多戶住民卻種了500多棵桂樹,使得社區總是桂花飄香、溫馨滿室。

環境素樸幽靜之外,住民更滿足於水乳交融的同袍情感,不捨眷村改建後,堆砌於眷舍內一種屬於對家鄉思念與一種對台灣依賴的情愫崩解。徐又瑋說,不少住民擔心一旦自強新村改建,住民遷住國宅,屬於這裡特有的記憶就會支離破碎,所以他與熱心的社區民眾成立「高雄市自強社區發展協會」。

協會成員口述歷史、對照泛黃照片、蒐集遺物等,豐富了自強新村的社區故事與發展沿革。

11月28日,住民除了向國防部反映也向監察院陳情,決意要保留自強新村。徐若望說,雖然只是紅磚灰瓦及木造的老舊建築,不過素樸、幽靜的巷弄景物正是他們渴望保留的,也像徵「落腳」台灣的特殊情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ov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