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亞洲第2次經濟奇蹟恐怕會因為通膨而劃下句點? | |
鄧光潔/綜合外電![]() | 2008/06/03 |
亞洲首次經濟奇蹟,由數國貨幣急速貶值而劃下了句點,而專家認為,亞洲第2次經濟奇蹟很可能會因為通貨膨脹而提早結束。 據 彭博資訊(Bloomberg)報導,從北京到曼谷等地的亞洲各國央行,原本一心期盼全球經濟走緩可能會有助於緩和物價高漲的情形,但如今卻赫然發現,他 們似乎賭輸了,因為雖然來自美國和歐洲地區的出口需求的確減緩,但本國的內需卻上揚,導致亞洲通膨率仍然上升至最高達26%。 |
不過,包括大陸、菲律賓和至少其他8個亞洲國家的利率均低於本國的通膨率,導致實際的利率其實變成負的水準。原本利率調高有助於對抗通膨,而利率變成負的水準顯然只會讓通膨火上加油,不但將導致經濟出現過熱的現象,最終還可能引發泡沫爆破的風險。
而 更大的風險在於,亞洲各國若遲遲無法採取具體行動來對抗通膨,則投資人可能會重新考量投資亞洲究竟還有沒有成長的空間,他們最後可能會做出結論,認為亞洲 經濟成長其實並不像先前預期的那麼美好。據駐新加坡的巴克萊(Barclays)經濟學家Sailesh Jha表示,投資人的信心將大減,然後隨著投資在股票等資產的資金陸續撤出,各種資產的價值將出現大幅度的調整現象。
對於利率相較於通膨 出現負水準,泰國便是一例。泰國央行把利率維持在3.25%的水準將近有1年的時間,但這期間通膨已經節節高漲到了6.2%。大陸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 人民銀行在2007年12月宣布將採取「從緊」的貨幣政策,自2007年底起便一直維持7.47%的利率,但在此同時,通膨率已經飆高至8.5%,逼近 12年來最高水準,但利率仍不動如山。
大陸四川地震爆發後,許多銀行都感受到了必須增加放款的莫大壓力,因為重建需要經費,而這也連帶讓 決策當局倍感壓力。究竟是提供低利率讓各界能以低成本重建家園,抑或是提高利率但卻削弱了災區重建的能力,在在考驗著人民銀行的決策官員,而即使是在強震 發生前,利率決策官員也遲遲不願升息,唯恐這會破壞防堵投機客資金流入所作的努力。
不過,拖延無法解決問題,據駐香港的Daiwa研究院 資深經濟學家Kevin Lai指出,大陸央行若不能採取更強硬的行動,讓問題拖得更久,風險將會變得更大。而據上海經濟學家謝國忠估計,四川災後重建可能需要人民幣1兆元,而對 於原本已經經濟過熱的大陸而言,這無疑將進一步拉抬需求面,並使物價上漲的壓力大增。
亞洲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早期的首次經濟奇蹟,以1997年泰銖大幅走貶而劃下句點,並隨即引發各國貨幣也應聲下跌的連鎖反應,也促使宛如驚弓之鳥的外國投資人紛紛把現金撤出亞洲。
在有6億人口每天生活費不到1美元的亞洲,各國政府如今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維持成長力道,但也能同時抑制通膨。包括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透過調控物價和補助的方式,來抑制通膨,而避免訴諸提高利率的手段。
據匯豐控股公司(HSBC Holdings)資深經濟學家Robert Prior Wandesforde指出,決策官員希望全球經濟走緩能夠有助於平穩國內的通膨問題,官員自己就可以袖手旁觀,但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而各國央行可以說是慢了好幾大步了。
巴克萊的經濟學家Sailesh Jha則表示,事實上,這些央行會一直等到最後一分鐘才會採取行動,但屆時可能一切就都太遲了。至於以大陸為首的亞洲國家,會不會因為通膨而使亞洲2次經濟奇蹟提早結束,則仍是未知數。

圖說:大陸通膨壓力增大,利率卻維持比通膨率更低的水準,引發專家的關切。圖為上海雜貨店老闆娘等待顧客上門情景。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