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數學家 |
歐拉 |
Leonhard Euler (pronounced Oiler; IPA [ˈɔʏlɐ]) (April 15, 1707 – September 18 [O.S. September 7] 1783) |
當年今日數學家 | |||||||||||||
|
生: |
西元1707年,瑞士-巴塞爾 |
卒: |
西元1783年 |
國籍: |
瑞士 |
著作: |
《無窮微量分析入門》,《無窮小分析引論》(1748),《微分學原理》(1755),以及《積分學原理》(1768-1770)《寫給一個德國公主的信》 。 |
榮譽: | 無 |
小故事: |
歐拉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條件下進行工作的幾個偉大數學家之一。他很喜歡孩子(他自己曾有13個,但除了5個以外,都很年輕就死了)。他寫論文時常常把一個嬰兒抱在膝上,而較大的孩子都圍著他玩。他寫作最難的數學作品時也令人難以置信的輕鬆。 許多關於他才思橫溢的傳說流傳至今。有些無疑是誇張的,但據說歐拉確實常常在兩次叫他吃晚飯的半小時左右的時間裡趕出一篇數學論文。文章一寫完,就放到給 印刷者準備的不斷增高的稿子堆兒上。當科學院的學報需要材料時,印刷者便從這堆兒頂上拿走一旦。這樣一來,這些文章的發表日期就常常與寫作順序顛倒。由於 歐拉習慣於為了搞透或擴展他已經做過的東西而對一個課題反覆搞多次,這種惡果便顯得更嚴重,以至有時關於某課題的一系列文章發表順序完全相反。
哥尼斯堡七座橋問題 原來在當時的東普魯士有一個小城鎮叫哥尼斯堡,有一條普雷格爾河橫貫市內,河中心有二個小島。在當時有七座橋把這小島和對岸聯結起來。 歐拉如何解決「七橋問題」 歐拉現在考慮這個圖是否能一筆畫完成,如果能夠的話,對應的「七橋問題」也就解決了。他先研究一般能一筆畫完成的圖應該具有什麼性質?他發現它們大體 上有二類,不是全都是偶點就是有二個奇點。 這個情形是可以這樣的看:如果一個圖能一筆畫成,那麼一定有一個起點開始畫,也有一個終點。有一條邊進這點,那麼就要有一條邊出去,不可能是有進無出,它 就會變成終點,也不可能有出無進,它就會變成起點。因此在「過路點」進出的邊總數應該是偶數,即「過路點」是偶點。如果起點和終點是同一點,那麼它也是屬 於「有進有出」的類型,因此必須是偶點,這樣圖上全體的點是偶點。 如果起點和終點是不一樣,那麼它們必須是奇點了。因此這圖最多只能有二個奇點。現在對應七橋問題的圖,所有的頂點都是奇點,共有四個,故這個圖肯定不能一 筆畫成。 |
||||||
詳細資料: |
Euler(1707~1783)生於 Basel,卒於聖彼得堡。瑞士數學家,貢獻遍及數學各領域,是數學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也是最多產的數學家。 Euler 生於公元1707年4月15日,但隨即其家庭就搬到 Basel 近郊的 Riehen。Euler 的父親 Paul Euler 是一名加爾文教派的教師,但他在大學求學期間與 John Bernoulli 的哥哥 Jacob Bernoulli 家住過並從 Jacob 身上學了不少數學。 Paul 希望 Euler 讀神學,但他卻犯了最大的錯誤, 在 Euler 很小的時候便教他數學,挑動了他內心中的數學靈魂。Paul期望Euler成為神學家, 但是他最好的朋友卻是大數學家 John Bernoulli。Paul 計劃 Euler 將來成為牧師傳道、宣揚聖經真理, 但 Euler 讀大學時所接觸卻是 Bernoulli 家族這個宣傳數學真理的家族。Paul 只是希望其兒子成為 Riehen 的牧師。但 John Bernoulli 卻跟他勸說「Euler 註定要成為大數學家,而非 Riehen 的牧師。」我們感謝上帝 ,因為 Paul 的信仰並沒有使他走火入魔,把自己的旨意當作上帝的旨意。最後 Paul 終於在 John Bernoulli 之勸說同意 Euler 攻讀數學。從此展開他燦爛的學術生涯,並成為數學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Euler 的數學生涯開始於牛頓去世的那一年。這實在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時代,解析幾何、 微積分的發展已達到某種程度,並被應用到不同領域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已經是天文、物理學的基礎。 並進而是研究各類物理問題不可或缺的工具。Euler躬逢其時,再加上自身的才華,逐一對整個數學 ─純數學與應用數學─進行有系統的研究。 Euler對於數學的貢獻是全面性的,從數論到分析,無論抽象或應用,基本上我們可以稱他是一個百科全書型的數學家。 「他是有史以來瑞士最多產的科學家,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學幻想家,他在任何領域都能發現數學, 在任何情況都能進行研究。…」 對筆者而言 Euler 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數學家。原因是 Euler 做了一些跟他才能相當的偉大數學家從沒做過的事,就是:他解釋了他是如何發現他的結果。這可由他所寫的教科書《無窮微量分析入門》視出端倪。他在這套書中 將指數與對數函數兩者立在相等的基礎上,而再用分析(微積分)的技巧來各自發展。 這套教科書另一個重要工作則是連分數。做為教科書對數學分析的影響, 這套書可媲美歐幾里得(Euclid)的《原本》。 Euler 一生都是在科學院度過。首先是在俄國的聖彼得堡科學院,1740年後則在柏林科學院待到59歲。由於與腓特列大帝相處的問題,離開柏林,接受凱薩琳女皇二 世邀請再次前往聖彼得堡,一直到他過世(1783年)。科學院的工作讓他可以專心研究數學,不必為了任何政治服務,更不需為了一堆申請表格而耗費生命,全 心全意地將整個生命投入,就好像宣教師將他的生命奉獻給上帝一般。一個將數學視為生命的人絕對不同於將數學視為職業的人。正如法國數學家 Arago 所描述, Euler 以其超乎想像的能力進行重要的數學研究,其感覺就好像呼吸那麼自然,如鷹展翅在空中翱翔那麼容易。 相對於牛頓的內向、退縮、神經質,Euler 則是樂觀且仁慈寬厚,甚至在1771年眼睛完全瞎掉,仍保有樂觀的性格,雖然在幾乎完全失明之下,Euler 仍藉由口述給他的助理(實際上就是他的兒子 Albert Euler), 來繼續未曾停歇的數學創作。在後來的17年間 Euler 繼續發展著數學,如果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他比以前更多產。他的智慧使他巧妙地把握各種概念和想法而無需將它們書寫在紙上,他非凡的記憶力,使他的頭腦有如一個堆滿知識的圖書館。
Euler 對於數學的貢獻,我們無法在此一一個數,其中我個人第一次對 Euler 有深刻印象是 Euler 公式
這是關於三角函數最漂亮的公式之一,同時也是三角函數與複數間的橋樑,若令, 則有 Euler 本人非常喜愛這公式,並宣稱這是最美麗的數學公式,原因是這式子有 1、0 分別是乘法、加法這兩個基本運算系統的單位元素, 還有三個運算方法,加法、乘法與次方,兩個特別的超越數:e 與圓周率 π,再加上 i 這個虛數單位。 這個公式後來也成為 Lindermann 證明 π 是超越數的工具,從此也結束了化圓為方的美夢。 Euler 與牛頓,Leibniz 都是屬於新數學理論的開拓者,有人將 Euler、Gauss、Riemann 在數學的地位比喻為樂壇上的三 B:巴哈、貝多芬、布拉姆斯,但有人將Euler 比擬為數學界的莎士比亞: 普世性、鉅細靡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雖然 Euler 過世有兩百多年,但他今天仍然活在數學的每個角落。當你接近他的時候會感受到一股親切的溫柔。 Read Euler, read Euler, he is the master of us all. 以下為歐拉的一些重要研究
歐拉線
首先提出三角形內的外心、重心、垂心在一直線上,此線稱為尤拉線。
歐拉定理
在一封閉的多面體內,其頂角數 v,邊數 e 和面數 f 有一個關係式:v + f - e = 2,此稱尤拉定理。 頂點數-棱邊數+面數=2
數學符號
許多現在我們習用的數學符號都出自尤拉的首創: 1、以 f ( x ) 表示函數符號
歐拉公式
歐拉趣聞
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漲紅了臉,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師的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才上學的孩子向老師問出了
這樣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於一切。小歐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麼沒有記住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
老師的心目中,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
有關π
平方倒數之級數 ( 1 / 1² ) + ( 1 / 2² ) + ( 1 / 3² ) + … (1) 困擾數學家有幾十年之久。萊比尼茲,微積分的共同發明人,就想不出方法求它的和。傑可士伯努利一世,證明了它是收斂的,但也求不出和來。但尤拉在1736年衝破難關。牛頓早已知道級數 sin x = x - ( x³ / 3! ) + ( x5 / 5! ) - ( x7 / 7! ) + … (2) 尤拉以 x² = y代入,把方程式 sin x = 0 (3) 看成一個無限次的方程式,當 y ≠ 0 而得出 1 - ( y / 3! ) + ( y² / 5! ) - ( y³ / 7! ) + … = 0 (4) 但是方程式 (3) 的根是 0、± π、± 2π、± 3π、…,所以方程式 (4) 的根是 π²、( 2π )²、( 3π )²、… ( 0 要刪去 ),由高等代數中的方程式論可知一次項係數之負數是方程式的根之倒數和,所以 ( 1 / π² ) + ( 1 / 4π² ) + ( 1 / 9π² ) + … = 1 / 3! 或 ( 1 / 1² ) + ( 1 / 2² ) + ( 1 / 3² ) + … = ( π² / 6 ) (5) 這不僅一舉掃光了其他人的煩惱,還額外得到 π² 的級數表示。尤拉當然不會就此打住,利用餘弦的級數重複以上步驟,他發現了 ( π² / 8 ) = ( 1 / 1² ) + ( 1 / 3² ) + ( 1 / 5² ) + … (6) 由 (5) 式減去 (6) 式的兩倍,他得出 ( π² / 12 ) = ( 1 / 1² ) - ( 1 / 2² ) + ( 1 / 3² ) - ( 1 / 4² ) + …(7) 把這推廣到任意偶次方的倒數和,即考慮由 1 / J2k ( J = 1、2、3、… ) 組成的級數,尤拉發現一個和伯努利數有關的一般公式,並寫出特別情況,從 ( 1 / 14 ) + ( 1 / 24 ) + ( 1 / 34 ) + … = 22 π4 / 5!‧3 (8) 直到( 1 / 126 ) + ( 1 / 226 ) + ( 1 / 326 ) + … = 224‧76977927‧π26 / 27! (9) 為了計算 π 的對數,尤拉找到了,π 的偶次方的無限乘積,譬如( π² / 6 ) = ( 2² / 2² - 1 )‧( 3² / 3² - 1 )‧( 5² / 5² - 1 ) ‧( 7² / 7² - 1 ) … (10) 尤拉導出了公式arctan ( 1 / p ) = arctan ( 1 / p + q ) + arctan ( q / p² + q + 1 ) (11) 及 arctan ( x / y ) = arctan ( ax - y / ay - x ) + arctan ( b - a / ab + 1 ) + arctan ( c - b / cb + 1 ) + … (12) 這可以給我們無數個 π 的關係式,要多少有多少。譬如說,a、b、c … 以奇數代入,則得π / 4 = arctan ( 1 / 2 ) + arctan ( 1 / 8 ) + arctan ( 1 / 18 ) + … (13) 這些公式都是反正切的級數,尤拉從其中找到一些比其他的收斂更快的,即 arctan x = ( y / x )〔 1 + ( 2 / 3 ) y + ( 2‧4 / 3‧5 ) y² + ( 2‧4‧6 / 3‧5‧7 ) y³ + …〕 (14) 其中 y = x² / ( 1 + x² ) 利用如下形式的 Machin 的妙招 π = 20 arctan ( 1 / 7 ) + 8 arctan ( 3 / 79 ) (15) 其中兩個項用 (14) 求值,尤拉在一個小時內算出了 π 到 20 位小數。 這只是尤拉所發現的 π 的許多表示方法中的幾個例子罷了。由於尤拉處理這些與 π 相關的問題非常詳盡,日後就沒有人算出比他還更精確的數值來,在 π 的歷史上,如果只就其數值估計而言,他的結果可算是空前絕後了。 連分數 曲面論 令曲面為 z = f ( x,y ),規定
首先求出平面任意切曲面所得曲線的曲率半徑。然後令該平面為過一法線的平面,所得曲線稱為法線段,再後令該平面為過法線且與 xy 平面垂直,所得曲線稱為主法線段。當法線段的平面與主法線段平面成角度 φ 時,法線段的曲率半徑為 1 / ( L + Mcos2φ + Nsin2 φ ),其中 L、M、N 為 x、y 之函數。 設最大和最小法線段的曲率分別為 k1、k2,則 k1、k2 為 tan2 φ = N / M 的二根,k1 - k2=90°,即為互相垂直的法線段平面。稱該對應二曲率 k1、k2 為二主曲率。若一法線段 k1 與 k2 法線段夾角為 a,則 k = k1cos²α +k2sin²α。 曲面論主要為了解決可展面問題 (如何將曲面不歪曲地展成平面 ) 而引起。尤拉證得: 曲面 x = x ( t , u ),y = y ( t , u ),z = z ( t , u ) 為可展面的充要條件是: l² + m² + n² = 1 , a² + b² + c² = 1 , la + mb + nc = 0 ,其中
費馬大問題 費馬最後問題 ( 又稱費馬大問題 ):xn + yn = zn,n ≧ 3 時,沒有正整 數解。尤拉證得當 n = 3和 n = 4 時,費馬的大問題是正確的。 週期簡連分式
歐拉常數γ
log ( 1 + 1 / x ) = ( 1 / x ) - ( 1 / 2x² ) + ( 1 / 3x³ ) - ( 1 / 4x4 ) + … 得 1 / x = log ( x + 1 / x ) + ( 1 / 2x² ) + ( 1 / 3x³ ) + ( 1 / 4 x4 ) - … 上式中令 x = 1、2、3、…,n得 1 / 1 = log2 + ( 1 / 2 ) - ( 1 / 3 ) + ( 1 / 4 ) - ( 1 / 5 ) + … 1 / 2 = log ( 3 / 2 ) + ( 1 / 2‧4 ) - ( 1 / 3‧8 ) + ( 1 / 4‧16 ) - ( 1 / 5‧32 ) + … 1 / 3 = log ( 4 / 3 ) + ( 1 / 2‧9 ) - ( 1 / 3‧27 ) + ( 1 / 4‧81 ) - ( 1 / 5‧243 ) + … : 1 / n = log〔 ( n + 1 ) / n 〕+ ( 1 / 2n² ) - ( 1 / 3n³ ) + ( 1 / 4n4 ) - ( 1 / 5n5 ) + … 兩邊相加得: 1 + ( 1 / 2 ) + ( 1 / 3 ) + … + ( 1 / n ) = log ( n + 1 ) + ( 1 / 2 ) ( 1+ 1 / 4 + 1 / 9 + … + 1 / n² ) - ( 1 / 3 ) ( 1 + 1 / 8 + 1 / 27 + … + 1 / n³ ) + ( 1 / 4 ) ( 1 + 1 / 16 + 1 / 81 + … + 1 / n4 ) + …… 設γ= ( 1 / 2 ) ( 1 + 1 / 4 + 1 / 9 + … + 1 / n² ) - ( 1 / 3 ) ( 1 + 1 / 8 + 1 / 27 + … + 1 / n³ ) + ( 1 / 4 ) ( 1 + 1 / 16 + 1 / 81 + … + 1 / n4 ) + ……,n → ∞ 則γ= 1 + 1 / 2 + 1 / 3 + … + 1 / n - log ( n - 1 ) ,n → ∞ 利用 規定γ= 1 + 1 / 2 + 1 / 3 + … + 1 / n - log n ,n → ∞ 歐拉算得的歐拉常數γ近似值為 0.577218。到今天我們還不知道γ為有理數或無理數。歐拉解微分方程式 y" + k²y = z ( x ) 來折算木星和土星互相間的擾亂,得法國科學院獎。 微分方程 ( dy / dx )p-2 ( d2y / dx2 ) = ( axm / yn ) ( a ) 歐拉解 ( a ) 時,利用變換變數 y = ev t ( v ),x = eαv ( b ) 其中 α 為待定常數。由 ( b ) 算出
( dy / dx )、( d²y /
dx² ) 代入 ( a ) 得 t 對 v 的二次微分方程式。令 α 使得其中指數項可去掉,再利用 z =
( dv / dt )
,可將二階微分方程式降為一階微分方程式。本法首創用指數函數做變換變數,大為刺激二階微分方程的研究。
函數定義 歐拉在1755年定義:若 y 量隨著 x 量之變而變時,稱 y 為 x 的函數。
變分學 歐拉對變分學的貢獻: 歐拉極小化 J: 得 y ( x ) 滿足微分方程式 fy - ( d / dx ) ( fy' ) = 0 利用鏈法則得 fy - fy'x-fy'y y′-fy'y' y〞= 0 這兩個非二階線性常微分方程式,是變分學基本微分方程式。 歐拉考慮平面上兩固定點
Po (
xo ,
yo )、P1 (
x1
,
y1 )。y
( x ) 為 Po
到
P1
的一曲線。y ( x ) 繞 x 軸旋轉。問得最小旋轉面時的 y ( x )
為何?這問題是極小化 A: 歐拉證得當 y = f ( x ) 為垂鍊線弧 ( Catenary ) 時,旋轉面最小。歐拉證法是幾何與分析合用。 |
||||||
參考資料: |
1.數學家和數學家的故事1(六藝出版社) 2.數學家的性格 3.思想與功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