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瑪利 攝影:AFP/法新社


人口只有88萬多、全國土地都是沙漠的卡達,已經是波灣地區繼杜拜後,世界最看好的另一顆新星。

不過10年前,這裡連超市都沒有,而現在,它五年要投下4.3兆,幫國家換臉。 它一方面吸納外資技術開採雄厚的石油天然氣;一方面成立國際教育城、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軟硬實力兼顧,要200年後的子孫也能驕傲。

波灣時代/競爭力No.1的國家

在波斯灣世紀來臨的此刻,除了杜拜和阿布達比所在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第二個急起直追的國家就是卡達。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2005年度阿拉伯國家競爭力報告指出,卡達在中東國家中競爭力排名第一。

而若只談單一都市競爭力的話,根據中東地區著名的財經雜誌 《海灣商業》(The Gulf Business)過去三年來每年選出海灣前十大都市,杜拜一直保持第一,第二名如果不是阿布達比,就是卡達的首都杜哈。

卡達這個國名,多數台灣人乍聽之下十分陌生。攤開地圖尋找卡達這個國家,也因為土地有點小,只有台灣1/3,很難讓人注意到他。

目前只有約88萬人口,卡達過去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像是一個沒沒無聞的國家。 然而這個小國寡民、全國土地都是沙漠的國家,已經是波灣地區繼杜拜後,世界最看好的另一顆新星。它像是剛要崛起的另一個杜拜般,正吸引世界的注意。

擁有全球最高的數字:人均GDP達62736美元

光是看一個數字就讓全世界不能忽視它。

1996年時,卡達人均國民所得才4785美元,2006年已達62736美元,成為全世界國民所得最高的國家之一。

「世界上哪一個國家可以國民所得十年跳十幾倍?而且如果沒有意外,未來五年卡達國民所得還要再增加一倍,」卡達商工貿易處研究與資訊處長阿里胡珊(Aly Hussein Aly Abdullateef),十年前從埃及搬到卡達工作時,是因為喜歡卡達像個鄉下,治安很好,晚上睡覺不關門也不會有小偷,車子停在路邊不熄火也沒人偷, 但沒想到卻親眼見證了卡達的快速成長。

除了「太有錢」,卡達的企圖心也讓世界無法忽視他。

卡達去年12月才剛耗資28億美元舉辦杜哈亞運,花費金額是上一屆釜山亞運的十倍。身為史上舉辦亞運最小的國家,卡達卻辦出了一場歷史上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亞運。

然而成功辦完亞運的喜悅還沒有過去,卡達奧委會就已積極奔走各國,進入爭取全世界最重要的兩個運動賽事的準備工作了——2016年奧運與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

「我們要讓卡達在世界地圖上秀出來。對一個人口不到百萬的小國,你不知道,光是宣佈爭取奧運這項舉動,我們吸引到多少注意力,」卡達奧委會 祕書長沙烏德(Shaikh Saoud bin Abulrahman Al-Thani)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說,卡達希望成為中東的運動中心。


握有未來最看好的能源:5年後成為第一天然氣輸出國

曾經在1990年代初期到中東多個國家訪問的現任外交部長黃志芳就說,當初走遍各國就是沒去卡達,因為那時候卡達只是個採集珍珠的小漁村,「根本不算什麼。」

然而現在黃志芳卻可以一個接一個說出卡達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性。

WTO杜哈回合談判是WTO最關鍵的一次。台灣就是在那次獲准入會的。

911恐怖攻擊後,美國遍尋不著的賓拉登,卻活生生地現身在卡達半島電視台,從此半島電視台世界知名。這個讓美國總統布希甚至一時氣憤說出要把它炸掉的電視台,就在卡達首都杜哈,是卡達政府出資設立的。

未來最可能取代石油、最大財富來源的能源就是天然氣;預估到了2012年,卡達液化天然氣出口甚至將佔世界的三成,成為天然氣最大輸出國。

另外,卡達也已經成為活躍於世界舞台的重要投資國,來勢洶洶讓各國不得不注意他。

三年前成立的卡達投資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正帶著雄厚資金到全世界併購公司。去年曾企圖併購英國公用事業——泰晤士水資源公司(Thames Water),讓他在歐洲聲名大噪;同時花了2億500萬美元收購了中國商工銀行股票,今年2月又宣佈有意入股歐洲航空國防及太空公司(EADS) 10%,這家公司正是空中巴士的母公司。

1天23.6億台幣/卡達式建設的手筆

只要是公元2000年前就住在卡達的居民,對卡達都有強烈今昔對比的感受,進步速度太快了。

千禧年前,杜拜帆船問世,卡達連超市都沒有

1997年被國際顧問公司Arthur Andersen派到杜哈成立分公司,一年半前跳槽目前卡達最大的填海造陸計畫珍珠島擔任執行長的瓦裡德 (Walid A. Al-Saadi)說,他1997年來卡達時,卡達經濟並不好,1998、1999年油價低迷,狀況更是糟。

「在2000年前這裡只是個小小國家,什麼都沒有,沒有超市、沒有百貨公司、沒有高樓大廈,只有三間飯店,連道路都沒有幾條。現在我們有汽車、有高樓、有很多五星級飯店,完全變成一個新的國家,」來自約旦的瓦裡德慶幸自己無心插柳柳成蔭,意外卡位成功。

19年前移民卡達,近年來受到卡達國王倚重為重要經濟顧問的亞伯拉罕博士 (Ibrahim B. Ibrahim)也說,他剛到卡達時,馬路上連汽車都沒有幾部,「以前卡達在睡覺,是這幾年才醒過來的。」

1980、1990年代,當鄰居杜拜正在佈局發展時,卡達跟許多鄰近國家一樣,仍過著相當保守與封閉傳統的生活。

但是從2000年後,卡達像是睡醒的猛獅。

去年《遠見》記者在杜拜見證了一個世界超級大工地,企圖心強、速度快、規模大、創意足。今年2、3月間,《遠見》記者又在卡達見到一個似曾相似的感覺。

從出了杜哈機場,撘車往市區走,一路上杜哈給外來人的感覺,就是一個超級大工地。

攤開卡達地圖,最常看到的是兩個紅色英文字Under Construction,施工中。

機場附近的道路處處圍起來趕工,因為舊機場正在擴建,預計容納1200萬名旅客的新機場也正在施工中。台灣中鼎工程公司員工宿舍就位在機場附近,「這裡每隔幾天道路就改變,很多朋友來過一次,下一次又找不到,因為路又變了,」中鼎員工開玩笑說。

2007開始,啟動4.3兆台幣練基本「工」夫

來自杜哈市區瀕臨波斯灣海水的半月型濱海大道(CORNICHE),一旁樹木高聳、草皮綠油油,許多阿拉伯人正在散步,熱心的司機說:「這裡是杜哈市區最漂亮的地方,到了假日到處都是人。」

當車子來到濱海大道尾巴的西灣區(West Bay)時,只見一棟棟高樓大廈正在興建中,司機指著一棟金字塔造型的建築物說,「那是希爾頓飯店,以前這一區只有這棟樓,現在這裡有180棟高樓同步興 建中,全都是這三年內才動工的。」而且西灣區有一半以上土地都是填海造陸出來的。

從西灣區再往北走,筆直的寬闊馬路兩旁,過去空無一物的沙漠土地,現在一塊塊被圍起來,文化園區(Cultural Village)、人工運河、運河旁有私人碼頭的高級住宅區,一棟棟正在興建中。

再往北走,當地人暱稱「Zigzag」、兩棟遠眺像在跳舞的彎曲大樓,像醒目的地標般,吸引所有來車的注意。

從這裡向右轉往海裡去,有一個價值近3000億台幣的珍珠島正在填海造陸中。這個人工島定位要跟杜拜的棕櫚島別苗頭,除了有可容納4萬人的高級濱海別墅區外,還有三間五星級旅館。

而從Zigzag往西北走,則有一個投資金額超過1500億台幣的Lusail新市鎮開發案。沿著海岸線8.5公里長,總開發面積35平方公里,Lusail預計容納20萬人口,除了高級住宅區外,還有高爾夫球場、百貨公司等。

卡達正在進行的建設案,還有環繞全國的高速公路、衛生下水道、連接巴林的45公里跨海大橋、教育城、佔地100平方公里的填海造陸自由貿易港區……,一個個大案子多到說也說不完。

全部加起來,卡達目前正啟動總值將近1300億美元(約4.3兆台幣)的投資,約等於台灣三年多的中央政府總預算。

杜拜花30年達到的規模,小老弟卡達會更快?

而令人震驚的是,這一切發展都是這五年內,甚至不超過三年內的事情。

在卡達政府單位間訪問,發現很多先進國家早已存在數十年的部門,卡達都是2000年後才設立的。

例如卡達旅遊局是在2000年成立的。規劃全國道路、橋樑、汙水下水道的公共工程局則是2004年才成立。博物館管理局也是2004年設立。

卡達的快速發展,杜哈銀行執行總經理西薩拉曼(R.Seetharaman)可說是最佳的見證。

西薩拉曼是一個傑出的印度籍銀行家,五年前被當時卡達最大的杜哈銀行挖角,「他們要我改革這家最大但非常沒有效率的銀行,」西薩拉曼說。

2002年就任時,西薩拉曼提出三年計畫,希望銀行資產增加為100億美元,結果他兩年就達到任務。2004年他又向董事會提出五年計畫,除了再加倍資產 規模,並且向海外設據點,包括美國、日本、新加坡、土耳其、杜拜,都已經有杜哈銀行的蹤影了。結果二年內他又達成了五年目標,總資產在2006年已經破 200億美元。

「去年我只好再到董事會去,重新再提剩下的新三年計畫,」西薩拉曼說,除了他個人的經營能力外,卡達的快速成長,提供了杜哈銀行絕佳的成長養分,現在從他口中說出來的目標是,「我要變成花旗、變成匯豐、變成渣打這樣的國際級銀行。」

問他可能嗎?會不會口氣太大了?西薩拉曼說:「有夢想並沒有什麼錯。」 「杜拜花20、30年達到今天的規模,算起來已經夠快了,但是卡達會更快,」西薩拉曼對卡達發展充滿信心。

有本錢的王國!20年石油、200年天然氣蘊藏量

如果你到過杜拜,再到卡達,第一個印象一定會覺得,跟杜拜的已開發區域比起來,現在的卡達還是相對規模小。但也正因為這樣,讓很多人看到卡達像是十幾年前的杜拜,才剛要開始發展,未來潛力無窮。

事實上,若看中東各國的經濟成長率,過去幾年成長最快速的是卡達。而各種預測也指出,卡達也將是未來成長最快的國家。

有預測聲音認為,卡達也將是未來成長最快的國家。原因是,卡達有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的成長後盾。石油還可以開採20多年,天然氣約可開採200年,讓卡達的成長有了堅厚的基石。

分析起來,卡達的成長完全是現任國王帶動起來的。據傳,1995年當時的王儲哈邁德(Sheikh Hamad bin Khalifa Al-Thani)趁父親出國時,發動不流血政變,才取得王位。但是一上任後,他隨即大力推行改革。

今年55歲、身材壯碩、畢業於英國桑德赫斯特軍校的哈邁德,上台後,可說雙管齊下,讓卡達脫胎換骨。

一方面他有策略地引進跨國能源大公司的資金與技術到卡達投資,幫忙開採卡達的石油與天然氣。

另一方面,他意識到過度倚賴天然資源,國家發展必定受到限制,因此開始全力發展非能源產業,諸如教育、醫療、運動、旅遊、金融等,希望把卡達經濟對能源的依賴逐年下降,成為一個多元而現代的國家。

國王經濟顧問亞伯拉罕就說,「你問我卡達經濟為何成長這麼快,原因很簡單,就是極大化石油與天然氣的開採與出口,剛好又碰到油價暴漲的好時機。」

例如卡達石油產量,從過去一天量產40萬桶,成長到今天的80萬桶,2010年將達100萬桶。

有遠見的國王!對外引資金技術、對內發展非能源部門

卡達國王哈邁德深知,過去卡達坐擁金山銀礦,但是根本沒有開採的技術與資金,因此上台後積極引進外資,台灣的中油與李長榮在1997年一起攜手前進卡達,就是當初卡達的首批外資。

今天全世界知名的石油等能源公司,如殼牌石油(Shell)、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全都在卡達有超過100億美元以上的大規模投資。

今年初美國《Newsweek》能源特刊指出,卡達目前一年運輸23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到海外市場,預計到2012年,輸出量會增加三倍。目前主要市場在亞洲,但卡達已經跟愈來愈多歐洲國家與美國簽約,五年內將至少拿下世界30%市佔率。

「天然氣其實可以讓卡達人未來200年內,都可以又有錢又慵懶地過日子,」來自英國,在卡達基金會擔任公關顧問的巴喀斯特(Robert Baxter)說。

然而,整個中東地區領導人受到杜拜影響,已經改變思惟。他們認為必須未雨綢繆,要不然200年後子孫怎麼辦呢?能源價格若下跌,經濟怎麼辦呢?

追求經濟多元化發展,也是卡達政府最迫切的目標,因此1300億美元的重大投資中,有一半都在非能源產業上,希望發展觀光、文化、金融等產業。

卡達產業製造公司總經理阿布杜拉(Abdulla al Abdulla)就說,未來卡達的非能源產界,在能源帶動下,均能雙倍成長與雙倍獲利。

摩登但穆斯林當中東世界的門窗

除了發展經濟硬實力外,哈邁德上任後,在提升人民素質、文化與社會民主開放等軟實力面向上,也花了很多力氣。

教育〉波灣最國際、最頂尖的學城

女權〉波灣第一個賦予女性投票權

首先,1995年卡達基金會成立,目的在超越現有的教育體制,讓卡達的教育立刻能跟國際接軌。目前一個偌大的教育城計畫正在杜哈都市邊緣進行大規模開發中。

不僅教育,卡達在婦女權益與民主制度的開放上,也是領先各國。

負責掌管卡達金會的是哈邁德最寵愛的二皇后莫札(Sheikha Mozah bint Nasser Al-Missned),受過英國教育,已經成為中東婦女的新典範。

1995年以前,由於伊斯蘭信仰的約束,卡達女人不能開車、不能單獨到外面餐廳吃飯,不能出外工作,上街都要全身蒙上面紗。

但是三、四年前,美豔動人的莫札第一次不蒙面紗出現在公眾場合,引起保守的卡達社會一陣譁然。直到今日,在中東地區的王妃中,也只有莫札,經常出來拋頭露面。

但莫札不以為意,反而積極推動女性工作、教育及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力,更活躍於國際間,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教育特別大使,還曾到牛津大學演講。 莫札鼓勵卡達女人出來就業,在卡達也出現愈來愈多女性佼佼者,像是教育部長、衛生與健康事務部長,以及卡達大學校長,還有一位女性越野賽賽車手。 卡達也是波灣地區第一個賦予女性投票權的國家。卡達的婦女不但可以投票,也可以參選。過去幾年就有數位卡達婦女,參加地方諮詢委員會的選舉,只可惜未能成功勝選。

民主〉波灣第一個實行普、直選

開放〉波灣最自由的媒體環境

卡達也因為倡導民主制度,讓它在中東地區十分突出。1999年卡達率先成為第一個波灣地區實行普選和直接選舉的國家。

甚至在2002年卡達宣佈,要把卡達變成一個民主政體,以符合參加「民主政體聯盟」的標準。

說到波灣地區最開放的國家,杜拜總是第一個被提及,但事實上,卡達在民主及新聞自由的成就,卻是杜拜無法媲美的。

1996年,卡達出資1.37億美元建立半島電視台,將其做為實現言論自由的窗口,政府堅持財務援助,但不干涉報導。如今,不經政府審查、自主播出新聞並發表評論的半島電視台,已成為阿拉伯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媒體。

卡達當地最大的阿拉伯文報紙《東方報》副總編輯賈博(Jaber Al-Harami)記得,以前新聞自由未落實前,每天半夜就會有新聞局官員來報到,檢查每一則新聞,但現在這種事情已經完全沒有了。

也因為自由開放,卡達的媒體甚至已經到了百花齊放的地步。人口不過才88萬人的卡達,就擁有兩家英文報和五家阿拉伯報,平均10萬人看一份報紙。「中東地區新聞工作者第一志願就是到卡達來,」賈博笑著說。

問賈博這麼多報紙,怎麼生存的下去?他笑著說,「大家都賺錢呀。」連半島電視台現在也要辦英文報紙、一家停刊多年的阿拉伯語報紙也正要復報,「卡達經濟正在起飛,因此報社的廣告收入每年至少成長20%,」賈博透露。

文化〉波灣第一個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自信〉建立中東另一個發展典範

除此之外,在卡達感受到的中東傳統文化特色也比杜拜多。

外地人到卡達,很難睡到日上三竿,因為每天一到早上約5點,附近清真寺就會傳來震耳欲聾的叫拜聲。

《遠見》在卡達的印度司機穆罕默德,每到禮拜時間,就不見人影,不管當時他身在何處,只要聽到叫拜聲,就能自動找到禮拜的地方。

這就是國王哈邁德所說的「現代化而不西化」「摩登但穆斯林」。

眼看杜拜和其他海灣國家隨著現代化腳步加快,逐漸失去「中東味」,哈邁德在發動經濟改革之際,也致力在阿拉伯傳統和西式開放文化之間取得平衡。

排名全球財富第四,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汶萊及阿曼國王的哈邁德,沒有把錢拿來揮霍,反而請人花時間到全球各地蒐集伊斯蘭文物,甚至請來斐聲國際的建築師貝聿銘,設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就是希望把杜哈打造成伊斯蘭教世界文化中心。

在教育、社會、文化面提升軟實力,正是卡達人自覺非常獨特的地方。目前正在飛躍成長的卡達,經常被外來人問到一個問題:「你們是在學習杜拜模式嗎?」

結果幾乎沒有意外地,每一個卡達人一聽到這句話馬上就反駁,「我們才不學杜拜,我們有自己的模式,杜拜沒有石油與天然氣,我們有很多,我們要發展工業,不需要跟杜拜一樣全部靠觀光、服務業來發展。」這已經是標準答案了。

那麼問卡達模式到底是什麼呢?

卡達人也會極度有共識的指出,除了有基礎能源產業外,就是比其他國家更重視社會、文化、教育面的積極投資,「我們要為中東地區再建立另一個發展的典範,」這也幾乎是每個卡達人都琅琅上口的話。

看的出來,愈來愈富有的卡達,比過去更積極想在向世界宣傳自己。而且急著向世界證明:「我不是第二個杜拜。」

在中東流行的財經雜誌上,最近都看到卡達買下的大篇幅廣告。3月號《富比士》(FORBES)雜誌亞洲版,裡面也有將近20頁的巨幅廣告專輯。

身兼卡達航空總裁、卡達旅遊局董事長的阿克巴(Akbar Al Baker),在3月初參加《富比士》中東CEO論壇時,就在講台上說,「跟杜拜比起來,我們實在不太會宣傳自己,」言下之意,卡達正打算即起直追。

可以預期的是,已經很富有的卡達,將愈來愈富有,不僅商機無窮,並且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國際地位。

卡達繼杜拜之後崛起,台灣如何因應新波灣世界來臨?

卡達的成長後盾 邁向世界第一的天然氣輸出國

2月22日,卡達王儲塔米姆(Apparent 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卡達第二副總理兼能源暨工業部長阿提亞(Abdullah bin Hamad Al-Attayya),和遠從英國來訪的查爾斯王子,在杜哈共同主持了由卡達石油(QP)和荷蘭皇家殼牌石油(Shell)合作的天然氣液化(Gas- to-liquids,GTL)工程的動土典禮。

阿提亞在致辭時指出,這個總投資額100億美元、名為「卡達珍珠」(Pearl GTL)的工程,將位於杜哈北方80公里的拉斯拉凡(Ras Laffan)工業城,他提高音量說,「從投資金額和規模,這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液化計畫。」

雖然是世界最大,但並非卡達唯一的能源計畫。

長時間擔任中油和李長榮化工合資的卡達燃油添加劑公司董事長阿提亞說,卡達在石油、天然氣和化工領域,都已取得傲人成績,一些大型計畫都已完工,還有一些將在未來幾年陸續完成,「未來十年卡達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投資,將超過700億美元。」

這幾年國際油價反彈、天然氣出口不斷提高,卡達光是石油和天然氣就創造六成以上的國民生產毛額,出口獲利更有八成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的貢獻。

特別是天然氣。35年前,卡達政府在東北方海岸開挖油井,始終找不到石油,當他們改換更精良的儀器往下挖卻發掘當時沒什麼市場價值的天然氣。

在油價高漲、以及石油造成嚴重污染的今天,美國能源部已經預測,天然氣將取代石油成為新能源的時代已經逐漸來臨。

好康道相報!歡迎各國進來投資開發最被看好的能源

「未來25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將增加50%,特別在美國、歐洲和亞洲,」一位能源產業評論家分析,由於使用天然氣發電,比石油或煤來的環保,全球天然氣需求量將不斷增加。

目前全世界液化天然氣只佔天然氣使用量的7%,但是到2020年會達到40%。若天然氣時代來臨,卡達將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供應國。

美國《Newsweek》今年初的能源專輯中就指出,天然氣全世界主要集中在三個國家,一是俄羅斯、二是伊朗、第三就是卡達。但是伊朗政治動盪,產量不 多;俄羅斯愛玩國際政治,把主要客戶、附近的歐洲國家都得罪光了;只有卡達廣結善緣,歡迎各國到卡達投資,分享利益,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氣投資就集中在卡 達,讓卡達重要性與日俱增。

「俄羅斯與卡達就像天然氣政治時代的陰與陽,」《Newsweek》甚至這樣形容。

而拉斯拉凡工業城,就是未來全世界天然氣的輸出重鎮。

選在晌午前往,天空像一片大錫箔紙,把熱光反射在地面上,眼睛被刺得睜不開,沿途一片荒漠,再遠些,沙上騰起的白光,也團團遮去了景物。

15年前從印度到卡達工作的拉斯拉凡天然氣商業運輸部契約分析師羅王哈(Henry Edward Noronha)在車上不停解釋窗外那些管線不同的用途,對外行人來說,不過是大大小小的管線罷了。

但很難想像,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管線,每年竟然替卡達生產超過25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創造卡達人的驚人財富。

就在不遠處的碼頭,一艘艘船舶停靠,卡達未來也將陸續投資載運液化天然氣的大船,「從上游運送到下游,從生產到運輸,一條鞭發展,」卡達天然氣運輸公司總經理穆哈嘜德(Muhammed ganem)表示。

今年穆哈嘜德準備投資110億美元訂造45艘大型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使2010年的LNG船隊規模將達到90艘,佔全球LNG運輸船隊的8%。

200年的蘊藏量、積極的投資、快速開闢外銷市場,天然氣讓卡達坐在金山銀礦上,自在自信地快速起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love1968 的頭像
    Bluelove1968

    藍色情懷

    Bluelov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