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視訊編解碼技術
VC-1參戰!MPEG-4、H.264皮皮挫?


 談到VC-1(Video Codec 1)視訊編解碼,眾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Microsoft的Windows Media技術,但是各位可能沒想到,Microsoft將VC-1技術提交給動畫與電視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SMPTE)審議,並於2006年4月3日正式頒佈為標準,稱為SMPTE 421M,自此VC-1編碼技術不再是Microsoft專屬獨有,而是任何人都可開發、支援、使用的視訊格式。

附註:VC-1、SMPTE 421M源自於WMV9(Windows Media Video 9)之後的技術,而更早期的版本,如WMV7、WMV8等則仍是Microsoft獨有的技術,而非開放標準。

VC -1成為開放性標準後,首當其衝的便是MPGE-4(視訊部分指Part 2)及H.264(即MPEG-4 Part 10,或稱MPEG-4 AVC),MPEG-4相關標準的使用需要支付授權費與權利金,相對的VC-1則是任何人都可以支援,例如自由軟體的FFmpeg專案中,該專案開發、收 錄了各種媒體格式的編解碼軟體,其中就包含了對VC-1的支援。

附註:FFmpeg採LGPL方式授權。



圖說:VC-1/SMPTE 421M標準源自Microsoft的WMV9技術,自然Microsoft的相關軟硬體產品也支援最力,包括Microsoft的Xbox 360電視遊樂器也支援VC-1格式的遊戲、影片。(資料來源:www.Microsoft.com

話 雖如此,但不是所有使用VC-1格式、技術的人都有心力自行依據規範進行開發,也不是所有人都會滿意FFmpeg所支援的VC-1編解碼,因此仍有業者提 供VC-1實現技術的(付費)授權,且提供授權的業者不僅Microsoft一家,到2006年8月為止已有15家業者加入VC-1的專利池 (patent pool),以進行專利共享,如此VC-1的技術授權來源將更為廣泛。

VC-1除了在授權方式與規範推行 上比MPEG-4更有利外,在技術本質上也不惶多讓,VC-1與MPEG-1、MPEG-2、MPEG-4、H.261、H.263等相同,都屬於離散餘 弦變換(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型的視訊編解碼設計,在諸多的特性表現上皆與MPEG-4、H.264相接近,不過VC-1的編碼工具能夠讓交錯式 (Interlace)的編碼獲得與非交錯式(Progressive)相近的畫質效果,如此非交錯式的內容就不用再行轉換成交錯式,此點對內容的播送營 運商、視訊產業的專業人員而言格外方便。




Microsoft的實現方式

既 然VC-1/SMPTE 421M的技術源頭來自Microsoft,那麼在此有必要瞭解目前為止Microsoft在此方面的實作,Microsoft針對VC-1共開發出3個 編解碼器:WMV3WMVA、以及WVC1,3個編解碼器各被賦予一個獨一性的四字元(FourCC)碼,以此做為辨識,如VIVO指的是H.263的 視訊編碼/解碼、DXTC指的是DirectX的畫質壓縮/解壓縮等。



圖說:Microsoft的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隨附Windows Media Player 11的多媒體播放程式,該播放程式也支援VC-1格式的播放。(資料來源:www.WinSuperSite.com

先 說明WMV3,WMV3一詞很少人用,但它的另一稱呼倒是多人知曉:Windows Media Video 9,此可說是VC-1規格中的基礎,VC-1的簡型(Simple Profile)視訊與主型(Main Profile)視訊的編解碼即是在WMV3中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WMV3主要是支援電腦顯示用的交錯式編碼,雖然 WMV3也提供非交錯式的編碼,但是在Microsoft發展出先進型(Advanced Profile)的WMV後,就不再建議使用WMV3中的非交錯式編碼。WMV3的交錯式編碼是以YUV 4:2:0色彩空間/色域(Color Space)方式進行編碼,而不再建議使用的交錯式編碼是以YUV 4:1:1色彩空間/色域方式進行編碼。

簡型與主型視 訊都可以支援串流式播放與下載播放,另外因為VC-1在位元取樣率上有很大的彈性,既可用於大尺寸的高清晰度顯示也可用於低頻寬的網路串流視訊,在高清晰 度畫質上用VC-1編碼成的視訊內容,其容量只有用MPEG-2編碼的1/2、1/3;在Internet用的視訊上,也可透過撥接式(數據機)的小頻寬 上進行串流播放。此外VC-1也支援可變式取樣率(Variable Bit RateVBR

補充說明一點,已有些高畫質電影、影片是以「高清晰版的WMV」編碼而成,高清晰版的WMV稱為WMV HD,更具體的規格標準是WMV3 Main Profile@High Level(高層級的主型),簡稱:MP@HL。

在WMV3 之後的是WMVA,WMVA是先進型(Advanced Profile)WMV的原初實現,也是VC-1提交給SMPTE審議時的草擬、草版提案,WMVA的編解碼器也收錄在Windows Media Player 10,以及Windows Media Format SDK 9.5的安裝包中。

WMVA與更之後才推出 的WVC1在位元串流(bitstream)上有些許不同,也因此WMVA與WVC1必須使用不同的DirectShow解碼器,另外有些協力業者所推出 的軟硬體解碼(播放)器只支援WMVA。不過WMVA這個編解碼器如今也不建議使用,因為它並沒有完全合乎VC-1的標準。



圖說:歐洲的行動視訊規格:DVB-H也將VC-1列為可用的視訊格式之一,圖為西門子過去推出的概念性產品:DVB-H行動用電視。(資料來源:www.LinuxDevice.com

再 來是WVC1,WVC1的另一稱呼即是Windows Media Video 9 Advanced Profile(先進型的WMV9),也就是正式的先進型WMV編解碼器,與之前的其他WMV9編解碼器相比,WVC1在交錯式視訊上,也可以獲得與 MPEG-2相同畫質水準,但容量(或稱:內容佔量)僅1/3的編碼成效,同時WVC1也強化非交錯式視訊的編碼效益。

簡型、主型、先進型的差異

在上述的說明中我們談論到了視訊編碼的型態,包括主型、簡型、先進型,主型可說是標準型、基準型,簡型的畫質、長寬、取樣率等多低於主型,相對的先進型則在各方面表現上高於主型,然這三者的實際差別為何?

若 以視訊編碼功效而言,在VC-1的完整18項功效中,簡型只支援箇中的6項,主型則支援達15項,而先進型則是18項皆支援。舉例來說,簡型就不支援範疇 調整(Range adjustment)、不支援動態解析度變動(Dynamic resolution change),而主型對此兩項有支援,然相對的不支援GOP層(GOP Layer)、不支援顯示上的詮釋資料(Metadata,或稱:元資料、後設資料),必須在先進型中才有具備。

在功效上 有所差別,在解析度、取樣率上也是如此,無論是簡型、主型、先進型,為了支援不同的解析度、取樣率都有更詳整的細部規範,此種細部規範稱為「層級, Level」,簡型有2種層級、主型有3種層級、先進型則有4種層級,簡型的2種層級分別稱為低層級、中層級,主型則稱為低、中、高層級,先進型則以 L0、L1、L2、L4來稱。

一個層級只支援一種取樣率,但不表示只支援一種解析度,例如主型的中層級擁有10Mbps取 樣率,但確有720x480 30fps(每秒30張畫面)或720x576 25fps兩種解析度可選,又如先進型的L3,L3具有45Mbps取樣率,但有三種解析模式可選擇:1920x1080 24fps、1920x1080 30fps、1280x720 60fps。



圖說:在新一代的(藍光雷射技術)光學儲存媒體中,無論是Blu-ray Disc或HD DVD,都已宣佈支援VC-1格式,圖為微星科技(MSI)的HD DVD播放機:MS-8030。(資料來源:www.teschke.de

支援現況

瞭解VC-1/SMPTE 421M的基礎規範與定義後,目前VC-1的支援與推行情形如何?以下是筆者的簡要整理:




◆ 消費性電子-目前HD DVD與Blu-ray Disc都已表態支援VC-1,這意味著未來HD DVD與Blu-ray Disc的影片都將可以用VC-1編碼及用VC-1播放(即:解碼)。另外Microsoft也早將VC-1用於Xbox 360機內,這表示遊戲軟體開發商可以用VC-1格式來製作電玩遊戲中的動畫影片,甚至內容創作業者也可用VC-1格式的編碼來製作完整的動畫卡通、動畫 電影。

到了2006年10月底,Xbox 360提升到可接受各種位置來源的VC-1格式播放,無論是光碟片、USB隨身碟、還是由PC端透過Windows Media Connect/Windows Media Player 11傳遞過來的VC-1(格式的)視訊,都可以在Xbox 360上播放。

◆ 資訊-Microsoft的Windows Vista也支援HD DVD,並且支援VC-1格式HD DVD影片播放(Windows Media Player 11)。我國工研院光電所研發的FVD(Forward Versatile Disc)也支援VC-1,比較不同的是,HD DVD、Blu-ray Disc也採用MPEG-4、H.264等其他視訊標準,然FVD則以VC-1為主。

◆組件、晶 片-2007年1月26日Broadcom(博通)針對有線電視的視訊轉換盒而推出的晶片:BCM7118,就支援H.264(即MPEG-4 Part 10)及VC-1,此外Broadcom的BCM7452晶片也支援VC-1,BCM7452是針對數位視訊接收器(Digital Video Receiver;DVR)而設計的晶片,除了支援VC-1外也支援MPEG-4、MPEG-4 Part 2、H.264、DivX(3.11、4.11、5.x版)、AVS等視訊格式。

◆專業設備-TANBERG Television推出EN5980 SMPTE VC-1/Windows Media 9系列HD編碼器。

◆ 業界支援-數位家庭互通性標準的主要組織: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將VC-1列為選用性格式,另外歐洲的行動視訊標準:DVB-H也將VC-1列為可採用的格式之一,或者MobiTV的手機視訊播放服 務也是用VC-1格式。


圖說:BCM7452是針對衛星接收盒、有線電視接收盒、IPTV盒、DVR等各種視訊機頂盒應用而設計的單晶片,該晶片支援AVC、MPEG-2、VC-1等多種視訊格式,圖為BCM7452的應用平台範例圖。(資料來源:www.Broadcom.com



更多的特點

VC -1還有一些特點是無法量化比較的,例如在高取樣率(也稱:高位元率)的位元串流(bitstream)中具有特別的編碼,如此在使用特效的電影上有較佳 的效能表現。另外VC-1的壓縮率與H.264相當,但演算法的複雜度卻只有H.264的一半,複雜度低的好處是:若要設計一顆用硬體線路進行視訊解碼的 晶片,則VC-1的解碼電路將較H.264的解碼電路簡單,簡單的結果是:晶片的設計、驗證、除錯可以減少,晶片的面積(電晶體數)耗用可以減少,使晶片 的製造成本降低、晶片運作時的用電成本也降低。

不過,演算法較MPEG-4、H.264簡單的不是只有VC-1,大陸的新 國家視訊標準:AVS也一樣較為簡化,然而根據TI(德州儀器)方面的測試驗證,證實AVS 1.0版的複雜性低於H.264的主型(Main Profile)視訊,但同時視訊品質也降低,且據瞭解AVS在1.0版後也積極改版,並針對畫質方面進行提升。

最後,其 實業界對VC-1仍有疑慮,部分人士認為,現階段VC-1/SMTPE 421M與Microsoft的實作技術可完全相容,連辨識碼都完全一樣,然之後Microsoft仍可能為了自身的競爭優勢而有「超規」發展,不過 SMTPE方面也成立了工作小組,期望對VC-1標準進行相容互通性的測試維護,儘量避免不相容、無法互通的情事發生。




圖說:BCM7542晶片的功能方塊圖。(資料來源:www.Broadcom.com

 

H.264與VC-1兩大視訊壓縮技術比較

影音編碼晶片已經成為現媒體器材中重要的角色之一,畢竟我們播放的任何影音片段,無一不是採用各種的影音編碼所構成。但針對各種收看環境來選用適合自己標準,除了要你要收看的節目特性之外,還要注意在其硬體規格、影像晶片等等包含的成本與技術問題因素。

目前的編碼技術
通常影像與音效都是區隔來,少數的技術雖然將音效 編碼納入壓縮外,其他部份多是獨立而可與視訊編碼互相搭配的。而因應未來高解析與高傳真音效並重的時代,許多大廠紛紛引進了新一代的影音壓縮標準,但舊有的技術並沒有就這麼退出時代潮流,而今天針對網友們所提問我們來一一的探討與解決。

視訊壓縮標準方面

以現今
應用到市場的技術而言,主流技術為MPEG-2、H.264、Divx、Xvid以及微軟的WMA、VC-1等規格。以目前的狀況來說,由於被SONY藍光陣營欽定為BD編準的影音編碼規格則是以H.264氣勢最盛,MPEG-2在目前DVD影片中廣泛被採用外,在初期的BD影片中也可看到其身影。但H.264也有可能成為第三代DVD的主要編碼技術,雖然容量輸了BD一大截,但是由於在市場上推廣多年,目前設備大多可以沿用,可收到降低成本及壓制較為簡易的優點....

Divx與Xvid這對兄弟原本系出同門,如今處境卻大有不同,除了在PSP、NDS...等
遊戲機中有著相當的普及率外,在一般家庭的影片應用也相當熱門。Divx除了在高畫質機上盒方面有一定普及率外,而且也擁有一個使用Divx壓縮格式,在推廣期之前的前景並不看好,在微軟強勢作風之下,WMV雖然成為網路串流媒體的主流格式之一,後繼的VC-1也成為藍光影音壓縮的標準格式之一


H.264是由ITU-TVCEGISO/IEC、MPEG聯合組成的JVT,Joint Video Team提出的高壓縮視訊編解碼器標準。由於H.264的制定目標是希望能夠在過去編碼規格的一半或以下的流量之下,就能提供良好的品質。(H.264的另一個稱呼為AVC)


H.264在壓縮模式上,具有7個macroblock(畫面預測區塊大小)類 型,這些類型共有16×16、 16×8、8×16、8×8、8×4、4×8、4×4,此外,,依照壓縮軟體設定的不同,參考畫面最多可往前31張以及往後31張,移動向量可以精確到4 分之1像素,可以藉此大幅提升時間軸上的預測精準度。而在進行轉換時,最原始版本H.264的DCT處理是以4×4矩陣為轉換基本單元,而且採用整數作為 轉換係數,因此在進行反轉換時,不會有採用小數運算方式還原後無法匹配的問題,解編碼的精確度可以大幅提高,而在量化技術上,H.264僅採用加法與乘 法,沒有除法運算,因此對於積體電路的實現有著相當大的好處。至於在針對量化過的轉換係數資料方面,則是提供了CAVLC(Context 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ing)與CABAC(Context 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兩種編碼方式,可自動根據編碼的內容來統計特定代碼出現的機率,進而產生最適合於目前影像的編碼表。與傳統MPEG-2/4的固定編碼方式 明顯不同,可以有效提高壓縮比。基本上來說,CABAC的編碼方式要比CAVLC來得複雜。

H.264在針對壓縮方式的區別上,可根據 不同的內容應用來區分為不同的組態(Profile),這些組態分別為Baseline Profile、Main Profile、Extension Profile,每個組態中還有相對應的影片尺寸與位元率等級,在定義上,則是可由Level 1區分至Level 5.1,涵蓋小畫面與HD畫面等不同解析度與流量應用範圍。

Baseline Profile主要是著眼於低位元率與低流量的應用中(如視訊電話、網路影片串流等),而由於其運算複雜度相較起其他組態為低,目前的嵌入式處理器或 DSP都還能負擔,所以也適合應用於如PMP、多媒體手機等個人隨身的影音播放裝置中;Main Profile因為支援了交錯式影片(interlaced content)的編碼類型,所以也適合應用於HDTV數位電視廣播,由於其非常容易整合在傳統的MPEG-2 Transport/Program Stream上來傳送H.264/AVC位元流的特性,所以在導入難度上就顯得相對簡易。至於在IP-TV或是MOD(Multimedia On Demand)等方面的應用方面,使用具有高抗錯性編碼工具(error resilient tools)的Extension Profile即可以滿足這些需求。

然而,微軟在2003年將其開發的視訊壓縮技術向美國的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SMPTE)提出公開標準化的申請,並以VC-1(Video Codec 1)作為此新標準的命名,而且已經在2006年4月正式通過成為標準。由於VC-1在高解析度影片上的表現出色,導致H.264在DVD Forum與Blu-ray Disc Association的高解析度DVD影片品質測試中嚐到挫敗,甚至被Blu-Ray陣營所拒用,其主要原因是H.264使用較小尺寸的轉換公式與無法 調整的量化矩陣,造成不能完整保留影像的高頻細節資訊,比如說,在1080i/p影片中常會故意使用的Film Effect效果就會被H.264所消除,因此H.264於2004年展開標準增修的討論,來納入稱之為Fidelity Range Extensions (FRExt)的新編碼工具,並以先前Main Profile為基礎來擴充增加4個新的組態類別,而成效也相當的驚人,H.264藉此成功打倒VC-1,重新取得畫質之王的稱號,並且被Blu-Ray 所採用。

FRExt修正了H.264第一版支援的每像素8-bit,且僅限於4:2:0的方式,除了進一步引進先進的編碼工具,藉此提 高壓縮效率以外,原始視訊每個像素的採樣值可以達到12-bit,並且增加了4:2:2以及4:4:4等採樣格式,同時也支援了更高的解析度。除此之外, 還可以針對特定高傳真影像需求,對影像進行無破壞壓縮,並且支援了基於RGB格式的壓縮,同時也避免了色彩空間的誤差。

FRExt的四 個新的類別分別是支援8-bit,4:2:0採樣的High Profile(HP)、支援10-bit,4:2:0採樣的High 10 Profile(H10P)、支援10-bit,4:2:2採樣的High 4:2:2 Profile(H422P)以及支援12-bit,4:4:4採樣的High 4:4:4 Profile(H444P),其中H444P是無損壓縮且具有多色彩空間(Color Space)的編碼方式。

由於前一版的 H.264在DCT轉換上採用4×4整數轉換,雖然有著演算複雜度較低,並可減低區塊效應的優點以外,對於高解析度視訊的處理方面,會因為被捨棄的細節太 多,而導致視訊品質在壓縮過後會與遠使版本有落差的問題,因此為了達到各方面的平衡,FRExt導入了8×8整數變換機制,且編碼工具可以在 Macroblock階段自動選擇4×4或8×8轉換方式。由於8×8的正轉換以及逆轉換演算都可以通過相當具有效率的蝶形演算法來實做,對於特定位元率 的視訊輸入,只要在該位元率另行加入8-bit的演算動態範圍即可,在複雜度上僅略高於4×4的方式。

不過在新的轉換方式上,也同時要 求新的量化方式,由於FRExt只是原先H.264規範的延伸,與MPEG-2同樣的可以選擇量化矩陣進行量化,並藉此提高影像品質。同時也在 CABAC(Context Adaptive Arithmetic Binary Coding)編碼方式上做出改進,增加了3個內容模型。至於CAVLC(Context 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ing)則是把1組8×8的矩陣切割為4組4×4的矩陣。除了量化方式的改進以外,在偵測與預測視訊頁框亮度的技術也多加了9種不同的方式,在這些 技術的相互搭配之下,追求完美的畫質表現。

VC-1視訊編解碼標準—甫於2006年4月正式成為標準的微軟VC-1格式,則是基於Windows Media Video 9壓縮技術的影像壓縮標準,由三大編解碼元件所組成,每一個編解碼元件都具有其獨自的FourCC編碼。


這些元件包含了以下三種:

1.WMV3:也就是過去俗稱的WMV9,WMV3可以說是VC-1的構 成基礎,它支援了循序編碼方式,可用來做為電腦的顯示,也支援了電視常用的交錯方式,不過當微軟開始進行WMV Advanced Profile的研發與推廣後,WMV3的交錯編碼就不再被需要了。WMV3包含了Simple以及Main這兩種Profile,並且應用在VC-1編 解碼標準中。

2.WMVA:這是最原始版本的WMV Advance Profile,被SMPTE接受納入為VC-1標準的草案,這個元件也被包含在微軟的視窗多媒體播放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10當中,不過在2006年正式被WVC1所取代。

3.WVC1:也就是Windows Media Video 9 Advanced Profile的正式版,成為VC-1中最主要的編碼架構,被應用在次世代藍光影音的壓縮標準中。

與H.264類似的是,VC-1包含了許多高階的編碼工具,不過在種類上有所差異?除了支援2分之1像素的Bilinear內插運算以外,VC-1還支援 4分之一像素的Bicubic內插運算,傳統MPEG-2與MPEG-4皆只有使用2分之一像素Bilinear內插運算,因此最終輸出畫面將會變得模 糊,再加上前後參考頁框皆是處於類似的狀況之下,畫面品質更是乏善可陳。VC-1是以16×16的MacroBLock為壓縮單位,1個 MacroBlock1個MV(Motion Vector,運動向量),而在係數轉換上,則是包含了有8×8、換模式,理論上而言,轉換的區塊越小,能越能夠有效減少傳統MPEG-2壓縮後常見的 ringing瑕疵。

兩大視訊壓縮格式的技術比較

動作補償(motion composition)技術的差異—H.264具有7種不同的動作補償模式,而VC-1只有4種,動作補償的區塊越小,就越能找到誤差值越小的參考點, 進而節省紀錄誤差值所需的位元數,不過區塊也不可能無限制的縮小切割下去,因為區塊越小,同一畫面中所需紀錄的向量也越多,例如以1個16×16大小的區 塊來說,只需要紀錄一個向量,如果區塊切割的大小縮為4×4,那麼向量將會增加為16個,雖然動作向量也可以透過預測的方式來進行壓縮,但是過小的區塊將 會使得壓縮的效益變的不明顯。加上編碼器必須在壓縮過程中,隨時對畫面進行偵測與判斷,從多種模式中選用最佳的方式來進行壓縮。一般來說,大片的單純顏色 區域將會使用較大的區塊,而具有銳利邊緣的地方,將會使用小區塊來進行動作補償,在偵測與選用的過程中,會因為判斷動作的增加,而使得壓縮的時間增加,因 此雖然VC-1在壓縮比方面雖然無法勝過H.264,但是在壓縮時間上,明顯比H.264短了許多的原因在此。

Sub-Pixel(次 像素)動作搜尋精度差異—在H.264的草案中,具有8分之1像素以及16分之1像素的構想,不過因為這兩個精度所帶來的效益並不明顯,因此在正式版本中 的3個Profle中都拿掉了,而隨後推出的FRExt也沒有再將之納入支援,不過將來若有必要,也是可以隨時再增加新的組態。而H.264的預設內插補 點是採用6-tap FIR的濾波器。而VC-1則是如前所述,採用Biliner以及Bicubic方式,最小同樣可達4分之1像素。

不同的量化方式-H.264中的Base Profile以及Main Profile具有多個量化品質切割方式,但是並不具有量化矩陣,這與VC-1採用類似MPEG-2的量化矩陣的方式不同,但是H.264在之後的 FRExt中,重新採用了可選擇的量化矩陣方式,不過由於H.264設計方式的特殊,可以非常高的壓縮比達到幾近於無損壓縮的高品質表現,這點要明顯比 VC-1優秀,不過換來的是非常久的壓縮時間,如果沒有特殊加速晶片或強大的硬體支援,會有不少人可能會改而選擇壓縮時間較短,但是品質仍在可接受範圍的 VC-1。



區塊濾波器的有無-H.264有做區塊濾波器,而VC-1 沒有做區塊濾波器。VC-1採用不同的濾波方式,稱為重疊平滑(Overlap Smoothing),雖然H.264的區塊濾波可以有效降低區塊效應,但是區塊濾波使在解壓縮還原之後才會進行的步驟,而不是在壓縮階段就會進行的過 程,因此經過區塊濾波處理之後,就已經不是原本的影像資訊,有可能會導致影像中的細節丟失。而區塊濾波器的演算複雜度相當高,除了考慮到播放裝置的性能以 外,在某些簡單應用中也不適合使用。VC-1對以intra模式壓縮的區塊則是提供了另1種重疊轉換技術,藉此彌補沒有區塊濾波器所可能產生的區塊問題。 重疊轉換是在進行壓縮時,利用在空間領域作前處理,並且在解壓縮時搭配進行後處理來達成,基本上,重疊平滑方式必需要搭配前置與後製處理,在理論上,可以 兼顧去除區塊以及保持最大量的原始影片資訊兩方面的需求,不過重疊平滑的步驟僅在區塊的型態為I時才執行,無法應用到所有的區塊型態中。

其他差異-H.264/AVC 的畫面間參考資料最多可由31張的之前重建畫面所組成,而VC-1畫面間參考資料僅可由前1張的之前重建畫面所組成。而在針對亮度的同畫面預測方 面,H.264採用intra_4×4與intra_16×16兩種方式,VC-1則是使用傳統MPEG的作法,使用DC與AC方式的預測。而雖然 H.264與VC-1都採用了可變長度編碼設計,但是其餘的技術差異仍然相當大,如果要實做到支援多規格播放的硬體電路中,所要考慮的層面相當的多。

結論

雖然H.264擁以及
VC-1在正式成為新一代光壓縮標準之後,但由於微軟強大行銷模式以及同樣屬於下一代藍光內容壓縮標準的H.264已為各個高端廠商所應用與開發產品,於很難來論定這兩個技術的優劣。小編認為只能讓使用者的你來決定倒底誰好或者誰壞!?

文本圖像資訊提供:維基百科、工研院、Sullivan, Topiwala, and Luthra、tkuo.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ov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