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扁棄時勢還是時勢棄扁

記者李濠仲/特稿


在一片「倒扁聲浪」中,陳水扁昨天在故鄉台南縣宣示,剩下的20個月任期中,他要極力推動三大運動,包括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推動台灣新憲法以及要求中國國民黨將黨產歸還給國家人民。

三大運動,在陳水扁聲勢如日中天,府院黨權一手掌握之際猶不可為,老百姓可會寄望一個地位搖搖欲墜的總統?就算「倒扁」不成,國家元首,做到威信掃地的地步,政治上已是犯了致命的錯誤,扁政府就算還有20個月,也宛如「腦死」的政權。

「在時勢拋開我之前先離時勢而去」,更何況時勢早棄你而去,關於這點,即便沒有凱達格蘭大道上的倒扁群眾,陳水扁也應該有勇氣面對,此刻老百姓要的,恐怕不僅是權力下放,而是請你及早解甲歸田。

陳水扁把眼前的「倒扁靜坐」視為是另一種政爭奪權,無疑是過度簡化了這場活動背後真正的「沈默力量」。面對國務機要費的爛帳、第一家庭公私不分、公僕當家奴、家奴當公僕的行徑,以及在財產申報上強詞奪理的狡辯,六年執政,既無豐功偉業可供後世懷念,現在連領袖的品格也幾乎糟蹋殆盡,而若一國元首也開始走旁門左道而面無慚色,老百姓對此也同樣無動於衷,那才真代表這個國家氣數已盡。

但畢竟「胃腸」要顧,日子還得繼續走下去,從各式民調所反映出來的現象,就是不信任陳水扁的雖佔多數,但實際參加靜坐的人還是屬於社會的少數。不過,若是一味拿後者的「少數」,去否決掉前者的「多數」,則民進黨、陳水扁執政至此,又豈只是「麻痺」兩字。

上街反扁者,人數或不足懼,「有養家活口」責任,「被迫坐在家裡反扁」、「坐在電視機前鼓譟」、「對元首一言一行充滿鄙夷」的,恐怕才是對墮落政權的徹底唾棄。這些聲音,不必靠重低音響喇叭,街頭巷尾早已傳遍。現在的問題不在誰有權力,而是誰掌握了真理。

有句俚語這麼說的,「田螺走到竹竿頭,不走會曬死,走了怕摔死」,陳水扁眼前的處境,不知又好到哪去。

【2006/09/10 聯合晚報】 


群眾不願因天氣被阿扁看扁


陳嘉宏、何博文/台北報導


「九月九,阿扁做不久!」配合現場數十支超重低音喇叭,十餘萬參與倒扁靜坐的群眾,在台北凱達格藍大道前高聲吶喊,嗆扁下台。震撼力驚人,也揭開了無限期反貪腐倒扁靜坐的序幕。

昨天的台北天氣陰晴不定,上午開始下大雨,有意參與靜坐者一度相當擔心下午活動能否正常進行。沒想到中午過後不但雨停,還開始飆高溫。一直到下午五時正式靜坐沒多久,又開始下起滂沱大雨,參與者雖然苦不堪言,但熱情不減。一直到晚間,即便天空仍下著大雨,廣場上仍一直維持著數萬人參與的熱度。

從炙陽曝曬、到傾盆大雨,倒扁群眾昨天在凱達格蘭大道洗了一場冷熱交雜的「三溫暖」。但縱然汗水、雨水混合,身體濕了又乾、乾了又濕,但群眾熱情絲毫不減,景福門前廣場更始終是人山人海,沒有間斷過。
這場非政黨動員的群眾運動,展現的社會力空前驚人。午後三點才剛過,靜坐舞台兩側出入就幾乎呈現停滯狀態,加上群眾依然不斷推擠湧進,最後塞到全部「凍結」,連維持秩序的糾察隊都動彈不得。

為了安全,倒扁現場糾察隊就不斷呼籲民眾「往後撤」,因為繼續塞下去,只怕阿扁沒倒,台北賓館的古蹟牆要先被群眾擠倒。

五點多,倒扁現場更下了一場「及時雨」,滂沱雨勢不到十分鐘,讓全場群眾都成了落湯雞,雨傘、雨衣此時不過就是發揮「安慰作用」的裝飾品罷了。

這時,總部工作人員反倒又開始憂心群眾在雨後會走掉大半。沒想到雨才稍緩,群眾又不知從哪裡紛紛冒出頭來,還振臂高呼「風雨生信心」,讓倒扁總部工作人員很感動。

而在汗水、雨水混合後,群眾瀰漫地臭酸味更是衝天,絕不下於倒扁的「氣勢」,卻沒人好意思掩鼻,因為倒扁、還要繼續前進。

主辦單位宣稱,於活動最高潮時,參與遊行靜坐人數已達三十萬人。不過根據台北市警局估算,實際人數應在十萬人上下。

下午三點,施明德在群眾熱烈歡呼率領繞行納斯卡線。儘管民眾不熟悉動線,十萬餘民眾還是在主辦單位的帶領下,一波波地高喊:「阿扁下台」,十萬人同時間高舉倒扁手勢,氣勢相當驚人。而從指揮台上看台下群眾,一片紅色灑向景福門四周,場面極為壯觀。

雖然天氣忽冷忽熱、陰晴不定,對參與者都是很大的考驗,但聚在凱道廣場前的群眾熱情不散。群眾私下表示,早就知道最近天氣很不好,但他們絕不撤退,「才第一天,我們不會被阿扁看扁。」

《社論》運動成敗未知 歷史定位已決
【時報】

  「做為國家領導人,你時時刻刻要想到的是:對你的國家、對你的人民做什麼最有利。」百萬人反貪腐靜坐運動昨日展開,總指揮施明德宣示陳水扁不下台,運動不終止的同時,開宗明義再一次呼籲陳水扁總統,「聆聽人民的聲音。」

  無庸置疑,九九運動有可能成為台灣六十年民主進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可能改變台灣現階段僵滯沈悶的政局,更可能改寫台灣的民主運動歷史。特別是在政黨輪替後,藍綠對抗六年以來,任何政治運動無可避免地壁壘分明,這次運動進場者不帶任何具有政治意識形態的旗幟,包括黨旗、乃至國旗,其用意無非是在告訴執政者,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對是非價值的選擇和堅持,不是任何統獨、藍綠可以切割的,沒有任何意識形態可以做為貪腐者的防護盾。

  運動成敗是否如此輕易定奪,當然未必如施明德所言,「一坐下來,勝負已定」。不要忘記,從二○○四年的三二○到三二七,凱達格蘭大道集結的群眾,遠比九九首日更多,卻未改變任何既成事實。但,這兩次群眾集結卻有很大差別,三二七被定義為泛藍群眾不接受選舉結果,九九運動與選舉結果無干,集結的不是藍軍動員而來的支持群眾,而是自動自發的倒扁群眾。

  南下官田老家的陳水扁,乃至綠營院黨高層,對這場運動始終定位為奪權之爭,甚至在高檢查黑中心說明國務機要費案若干偵辦進度、陳總統承認確實借用他人發票核銷之後,還以「怎麼可以因為爆料就要求總統下台」搪塞。很抱歉,事態的發展,已經遠遠不是「爆料」可以迴避。

  陳水扁必須面對的是自己的良心,想想:為什麼二○○○年,不論是否曾經投票支持過他,舉國上下還是真心歡迎政黨輪替,迎接陳總統;即使二○○四有二顆子彈的陰影,他的就職還是接受祝福的。而如今,人民再次集結凱道,大聲呼喊的只有四個字:「阿扁下台!」

  做為台灣第一個本土政黨,民進黨同樣面對自己的良心,想想:為什麼曾經承載台灣人民厚愛與期待的政黨,如今卻跟著陳水扁的民意聲望,支持度一路下跌?當民進黨切割九九反貪腐的凱道民眾時,可曾暗自警覺到自己也切割掉曾經是最支持民進黨的民意?

  九九運動開始的第一刻,即使遭到莫大壓力,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還是堅持不介入運動,但他已經開始思考「如何讓運動退場」,因為國親藍營五月推動總統罷免案失利,馬英九提出由綠營在立法院提出二次罷免案,讓倒扁民氣從街頭回歸議會,這個意見被綠營譏為「吃豆腐」,又被民進黨主席游錫(方方土)指為「奪權」。但是,馬英九依舊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呼籲:民進黨人站出來,為什麼?因為他不忍看到民進黨就這樣垮掉,民主政治需要政黨相互競爭、監督;因為他不忍心看到台灣繼續空轉一年半;因為他不忍心看到靜坐群眾坐到無奈而「逸出法律」。

  「不忍心」其實應該是執政者的最基本條件,就是施明德所說,「國家領導人要時時刻刻想到做什麼對國家人民最有利。」很遺憾,從群眾運動起家的民進黨,面對九九呼喚的反應,府院黨俱然,都是「嚴懲暴力」、「不容脫序」。他們忘了:當年民進黨和支持者也曾為理想走上街頭。

  「奪權」之想,施明德沒有,因為他已把九九做為人生最後戰役;馬英九則不必,因為他大可輕輕鬆鬆等二○○八大選,而且,根據馬英九的建議,罷免陳水扁成功,繼位者也不會是他。(現在民進黨的智商比布希還低, 所說的話, 有羞恥心的人都不敢想像, 現在這些無恥之徒所說的每一句話, 倒像是放瘋狗亂咬人 !)

  權力,當然是重要的。但是,做為國家領導人,如果不能把人民擺在最前面,思考的永遠是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權力,這樣的領導者是不及格的;而如果國家領導人連對人民最起碼的「不忍心」都沒有,人民也只能走上街頭呼喊:「下台」!

  運動究竟會如何延續?如何收場?群眾坐下來了,卻依舊沒有答案,凱道群眾、社會氣氛、和掌權者的進退勢將相互影響激盪。掌權者或許相信,只要自己不下台,他就成功了。但歷史不會這樣記錄,歷史將會一筆筆寫下掌權者面對人民聲音時,謙卑或傲慢的嘴臉。這就是施明德的信心:運動在歷史紀錄中絕不會失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ov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