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憑貶值》高學歷 淪為求職弱勢者
【記者莊瑞祥、李國煌、薛荷玉/報導】

 

清潔隊員待遇不錯,近幾年吸引高學歷者報考。(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 年大學放榜,超過90%的史上最高錄取率,「人人可以唸大學」,實際上,「台灣奇績」的背後,卻讓企業界看得怵目驚心,近年來,台灣大學生人口的加速度暴 衝,相關後遺症已陸續浮現,起薪低、職等低、就業機會低,學費高的三低一高現象,讓大學生身價持續貶值,「而且仍看不到底部」。

 

起薪低、職等低、就業機會低

 

大學生身價的貶值,最明顯的就是反應在職場上。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吳睿穎表示,今年9月起新一波求職熱季中,大學學歷的平均起薪為2萬6800元,研究所學歷為3萬1000元,僅比去年微幅調升1000元,調幅3%左右,近幾年幾乎都如此,相較於學費、物價年年大漲,台灣大學生的就業身價逐年貶值。

 

聯合人力網總經理沈瑋,以國民所得長期以來曾落後台灣的南韓為例,去年南韓的大學生平均年薪從4萬5000元起跳,研究所就不用說了。

 

以台灣的金融業來說,彰銀、華銀、台北富邦銀、合庫等大型行庫,近年招考新血,大專學歷有如汽車安全氣囊,早已成為最低標準配備,錄取率低 不說,即使考進,起薪、職等也都比過去低。台北富邦銀人員說,因為很多大學生做的,其實是過去高職生的做的事。像是做櫃檯業務、處理文書作業、負責出 納……等等。

 

「以前,大學生一考進公營行庫,掛辦事員的職稱,起薪就有將近5萬元。」一家銀行人員說,至於中國商銀、當年的世華銀行,加上各種福利,待遇真的很優厚。現在,銀行大批招考的新進人員,起薪大多落在3萬元以下,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不要看只是「基層工作」,有些銀行徵人,還會有「名校」情結,特別是單一部門自行找員工時,常常是學長帶學弟,學姐拉學妹,像台大、政大的畢業生,在部分金控就很吃香。

 

至於後段班的大學,畢業生很可能在第一關,就被刷掉。

 

當然,在金融業中,少數大學生也有好出路的,像匯豐、花旗、荷銀、渣打、國泰世華、台北富邦銀等,都有在招收「儲備幹部」,一經錄取,年薪 7、80萬,甚至上百萬。不過,錄取的人數少,各家只要8個、10個,而且外語能力要強,上榜的幸運兒,幾乎都是名校畢業的洋碩士,一般大學生可望不可 及。

 

由於大學生滿街都是,導致勞動市場上,竟出現台大研究生在大賣場搬貨、掃馬路的清潔隊員竟是碩士的活生生實例。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認為,高等教育的過度膨脹,絕不代表人力素質提升,反而侵蝕國力,「不是好事!」

 

在聯合國的調查中,台灣的國民識字率及參加義務教育比率,達到99%以上,曾是全球最高,這確是值得驕傲的「好事」;但方光瑋分析指出,當高學歷不再能反映市場價值時,教育及人力資源大量浪費,就值得憂心了。

 

方光瑋也提出高學歷者在就業市場上不一定是強勢競爭者的觀點。即以文法商畢業生為例,他們佔了所有畢業生的37%,但只有9.2%的工作機 會要求要有文法商專業,如學哲學的畢業後很少能以當哲學家為業,當學歷不等同於就業能力,專業不符市場需求情況下,高學歷者也可能淪落為就業市場中的「弱 勢者」。

 

【2006/08/17 民生報】



花百萬念大學 沒能力出社會?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前言:日前放榜的大學入學分發錄取率高達前所未有的九成一,學界聞訊充滿憂心;當平均每科只要十七分就能進大學、畢業卻找不到工作,台灣教育改革走了十年,高等教育數量是多了,但品質顯然不符社會期待。

 

當然,分數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價值高低,但學校是否努力因材施教、造就學生,卻是教育的核心價值。台灣的大學教育如果搞到所謂「後段校」和「放牛班」,孰令致之?值得教育界深思。

 

大學錄取率節節高升,但學者質疑,高學歷不代表高能力。(記者曾學仁/攝影)
今年大學錄取率近九成一,平均一科不到廿分就有學校可讀,學者昨天指出,台灣高等教育「量高質低」,念四年要花百萬元以上,失業率卻逐年增加,投資報酬不成比例。

 

台灣省教育會和重建教育連線昨天上午舉行教改總體檢座談會,討論主題是「量高質低的高等教育」,省教育會總幹事王玲惠指出,民國八十七年以後大學大量增設,當時大學生近四十一萬人,去年已達九十四萬人,七年就增加一倍多。

 

王玲惠表示,台灣在二○○三年時每千人有五十一人受過高等教育,比日本多了一倍,但是競爭力卻不如日本。

 

教育部資料也顯示,大學學歷以上人口的失業率從八十九年的百分之二點六七,到九十四年增為百分之四點二三,大學畢業對找工作並沒有加分。

 

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說,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社會事務反應冷漠、麻痺,但會花二、三天去排隊參加某類興趣的活動,再這樣下去,政府「只是製造大批台勞」。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指出,台灣的大學教育是昂貴教育,許多家長卻將小孩念大學視為唯一目標,但培養的學生品質差,投資報酬率低,值得家長三思。

 

周祝瑛表示,她去年針對近五千名學生所做的網路調查發現,一名公立大學的學生四年花費要一百萬元,私立大學要一百卅萬元,且有六成的學生必須離家到外地求學,生活費較學費還要多出二到三倍,也因此有二到三成學生要申請助學貸款,一畢業就負債。

 

周祝瑛強調,不少大學生抱著「玩四年」想法進大學,到了大四為了不想工作,不是考研究所,就是設法延畢,念大學是為了什麼,沒幾個說得清楚、也沒有能力出社會工作,台灣的高等教育,問題大了!

 

【2006/08/15 聯合報】

 

公立要花100萬 私立至少130萬

 

【記者梁欣怡/報導】

 

念大學不便宜,大學畢業後卻不見得能夠找到好頭路,學者指出,台灣大學教育是昂貴的投資,4年公立大學的學雜費加生活費,至少要100萬元,若是私立大學,則要130萬元,家長應該思考要求孩子以上大學為唯一人生目標是否值得。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連續2年針對超過一萬名大學生所作的調查表示,一名公立大學學生,在學4年的花費平均為100萬元,私立大學生則需要130萬 元。主要原因是,6成大學生必須離家至外地求學,7~8成學生全部或部分的生活費仰賴父母提供,生活費平均是學雜費的2~3倍。

 

在此情況下,5~6成技職校院學生求助就學貸款,2~3成大學生也會透過就學貸款籌措學費,周祝瑛表示,此意味著大學畢業後約有三、四十萬名大學生背負債務,生涯發展受到影響。

 

周祝瑛認為,政府廣設大學,增加錄取率,問題是,這些大學生中,有一部份應該是要進入技職體系學習一技之長,花4年讀到大學畢業,反而限制自我發展。

 

台灣省教育會總幹事王玲惠引用教育部數據指出,大學學生數量成長,失業率卻攀升,民國89年大學學歷以上的失業率為2.67%,去年卻增至4.23%,顯示大學學歷未必是找工作的保障。

 

因此,在周祝瑛的調查中發現,大四生不是忙著進補習班考研究所,就是想盡辦法延畢,有人念了8年還不想畢業,就是害怕「畢業即失業」。

 

【2006/08/15 民生報】



文憑貶值》讀個大學 三年才賺回來
2006/08/17
【記者李國煌、胡恩蕙 /報導】


搬家這種粗活賺得多,也開始吸引大學生嘗試。(記者鄭瓊中/攝影)
大學生身價不斷貶值,唸大學的成本回收期跟著大幅拉長。


15年前,唸四年大學下來,以私立大學來說,包括學雜費、生活費、住宿費林林總總的開銷,大概花掉4、50萬元,畢業後考進銀行當辦事員,當年的月薪4、5萬。等於唸四年大學花掉的錢,大概工作一年就可「回本」。


場景拉到這2、3年,學費漲了、生活費貴了,住宿費調升了,同樣唸完四年大學,花費的成本大幅上升到80萬、100萬元。


畢業後進入職場,不管做什麼行業,只要是基層工作的職務,職場新鮮人的月薪,目前大多停滯在2萬8000元一帶。就用月薪整數3萬元來算,四年大學花掉的百萬成本,大概要工作3年才能賺得回來,成本回收期,一年變三年。


而且,現在的大學生工作穩定度下降,只要工作中斷、收入中斷,成本回收期拖到3、5年,都有可能。


銀行人員說,由於起薪低、職等低,一有別的工作機會,選擇跳槽的人也變多,特別是有些「名校」畢業的大學生,更會覺得自己大材小用、屈就低薪,一年半載就揮袖而去,造成頻頻流動的情況。


倒是人人稱羡的醫學院學生,十年來儘管身價微貶,不過,投資報酬率相對「抗跌」,還是高居社會頂層。


十年前,台大醫學系學生一學年花費近20萬,現在,有的是住院醫師,有的剛升上主治醫師。


以台大醫院住院醫師月薪5、6萬,榮總、長庚9萬到10萬,中南部小型醫院的住院醫師,月領10幾萬,揮別大學、進入職場一當上「醫師」,收入令人稱羡。


現在,醫生收入還是各行業中的上層,倒是,這幾年學費飆漲,成本上升,畢業進入公家醫院當住院醫師,薪水7、8萬,投資報酬率微幅下降。


以金錢衡量,醫師的投資報酬率仍不錯,但是,年輕主治醫師普遍認為不值得,因為,唸醫學系犧牲許多休閒交友時間,當醫師後還要面臨醫療糾紛的風險,而且健保給付逐年縮水,醫師收入已大不如前。


【2006/08/17 民生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ov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