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IT興衰教訓

Peter Cochrane/Silicon.com‧郭和杰譯  2005/04/13

 

30幾年的進進出出,讓我看盡了矽谷的興衰:從不為人知到成為全世界的科技中心,從網路(dot-com)的泡沫化到創造未來的另一波盛世。

在dot-com泡沫化時,舊金山警方每天都會在舊金山機場發現80部以上的車子被留在現場,連鑰匙都還插在車上。通常這些都是印度及中國僑民的工程師或科學家因返鄉而留下的──他們突然之間被美國公司或企業解僱,別無選擇只能回老家。

由於在矽谷裡多年的歷練,讓他們學到如何把想法轉變為成功的事業。他們很瞭解資本主義、製造、銷售,還有行銷──而且他們也知道如何建立人脈且懂得管理。也難怪這些人已經成為印度的委外產業以及中國製造奇跡的核心精英。

從全球財富重新分配的觀點來看,這是個好消息──這當然也是全球化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且,甚至可能會是緩解偏狹的民族主義及恐怖份子威脅的一個機制。

但對於矽谷來說很不好的是,這些人不再回來,而且他們所遺留下來的缺口可能永遠也補不回來。更慘的是,美國大學所培養出的人才,特別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可能也無力重振矽谷過去的光輝。

然而,矽谷不應該再回頭期待電子及軟體業重新發光發熱,她的未來必需展望奈米技術(natotechnology)、生技(biotech),以及智慧材料(smart materials)等領域。而就這方面來看,這將需要具有新專才的科學家及工程師的出現。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些新產業要掘起甚至取代新產業,需要多少時間?其中的最大障礙可能就在於美元。美元以快速貶值在對抗其他貨幣來幫助其出口貿易的同時, 對於吸引高級的研發(R&D)人才方面也形成了相當負面的影響。第二大障礙可能在於,「創業天使」(business angels)和創投資本家越來越不想冒險。

全美的創投幾乎無一例外,都曾因網路泡沫化而大受內傷,甚至還有很多創投化而大受內傷都還沒完全復原。

這種情況讓也讓大家都只注重回收快的產業:如何在一年半載時間內讓100萬變成300萬?這是個大問題,也是大家的目標。理所當然的,你不會投資在還有疑 慮的奈米科技,生技,或者是新材料上。這些東西想要開花結果,恐怕還得等到下個年代,而且一路上可能還不知要死傷多少次。現在,沒有人想要去當可能的炮 灰,沒有人想要冒險。

在網路泡沫化之前,這裡的市場是生氣勃勃,大家都很樂意去做任何的事情,很多人都願意去冒險,而且,早晚都可賺到錢,世界也會前進。創業天使和創投資本家也都對他們這個頭銜相當實至名歸。

但是看看雷射、光纖,以及微處理器等技術花了多少時間才在全世界大放異彩,以及科技的爆發速度。奈米、生技,以及智慧材料到底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夠達到同樣的成就?我猜:我們至少還得有十年長跑的打算。誰會想要投資10年後才看得的東西呢?

親朋好友的投資雖然可助你創業,讓你證明你的點子的確有技術上的可行性。但問題市場變得很現實:大多數的創投資本家都只想投資在已經有市場地位的,已經有 客戶的,真的可以賺錢的,還有,更重要的,已經看得到獲利的事業。同時,網路泡沫化後倖存下來的企業現在也普遍短利近視,不是回到基本面,不然就是一變再 變,幾乎跟原來創業時的業務已經大不相同。

這一切似乎當讓人不勝唏噓,還可能讓你相信:矽谷--甚至是西方的高科技--已經玩完了。但我並不如此認為。就如生命一樣,科技一定會找到出路。真正的聰明人在解決問題上一定會有發明和創意的。

過去,歐洲和北美之間在這方面的創新上大異其趣。北美是充滿了樂觀主義,有的是金錢;而歐洲比較沒有錢,而且很理所當然的會是悲觀主義者。但不管是那種典型,都不會阻擋新技的創新或新市場的創造。

當我看到大學所培養出的人才時,那些最頂尖的科學家,工程師,還有技術,都讓我有無限的樂觀。但是另一方面,商學院人才的養成,還有學生的缺乏,則讓我變 得有些悲觀。當我在檢視過去25至30年來的一些成功故事時,真正成功的人都不沒有MBA學歷──他們是創業家,發明家,真正有熱情鑽研者。我只希望未來 的一代可以找出方法走出目前的窠臼,找出辦法讓新技術能夠快速上市。

東南亞國家已經開始把焦點從委外及製造轉移到設計、創新,以及研發,而在西方,這些則在走下坡。比較關鍵的是,能夠支援創意變革的重點基礎建設未來也將無法在當地取得。在創意消退後,它自然因缺乏支援而死亡。

在美國,大約有60%的新創公司必需把一半的人力放到海外。而且多半是一半在美國,一半在東南亞。在歐洲,過去專做板金、銲金、、材料印刷等小型支援廠商 都逐漸在消失。一但這些公司完全不見,或者產業到了臨界點,那麼最後你別無選擇只能把所有的研發都委外了。就經濟來看,這不是好消息。我只希望至少我們能 勉勵維持助奈米技術、生技,及智慧材料現有的領導地位。

作者簡介:Peter Cochrane是ConceptLabs CA的聯合創辦人,同時也在該公司擔任導師、顧問、咨商等工作。他也是許多公司的創業天使。想詳細了解Peter,請上網站。Peter並在Silicon.com定期發表專欄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ov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