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都會網路新貴 WiMAX標準介紹


■WiMAX的興起背景

 東亞的南韓、台灣、日本等地,向來在寬頻指標(密度、用量)上居於領先,這與「地狹人稠」的天然地形有密切關係,使通訊服務的營運業者在佈建寬頻時,同樣的佈建成本與距離,能擁有較高的投資報酬率。相對的,地廣人稀的美、加、紐、澳,自然在寬頻拓展上處於落後。

  重點還是在於基礎建設投資的合算性,若佈牽了數十公里實體寬頻線路後,僅有三戶人家願意使用,那麼成本回收將遙遙無期,業者也會將此段佈建的意願、優先權 降低。也因此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被提出,期望以無線、遠距、寬頻的方式取代實體寬頻的佈線,加速地廣人稀處的寬頻到戶普及率。

 WiMAX的作法仿自過往 的WiFi(Wireless Fidelity)成功模式,WiFi以IEEE 802.11標準為基礎,由業者聯合成立WiFi工作小組,負責IEEE 802.11的設備、裝置之互通測試,凡通過相容測試則可取得WiFi認證標誌,如此消費者、用戶可安心購買不同廠牌的IEEE 802.11產品,並可跨廠牌地相容互通使用,如此使IEEE 802.11的採購意願、市場規模迅速擴展,擊敗Bluetooth、HomeRF,成為今日WLAN(無線區域網路)的主流規格。如今WiMAX以 IEEE 802.16為基礎,期望成為WMAN(無線都會網路)的主流規格。

 一旦WiMAX可行、普及,則居家的ADSL數據機連通至公眾網路的一端就不再是實體線路,將改成WiMAX無線天線,甚至更進一步的,也可能在室內就直接行動無線上網,不需要任何的固接性寬頻連接、轉介裝置。

  此外,也因為WiMAX的傳距遠(最大至30英哩,約48公里),傳速高(每個WiMAX基地台最快134Mbps),每個末端連網裝置可獲得 300Kbps∼2Mbps的連網頻寬,使其確實具備取代實體寬頻佈線的能力。加上IEEE 802.16具有QoS的頻寬管理能力,以及追加行動通訊的支援,這也使許多人臆測WiMAX恐將阻礙3G的普及,甚至成為3G殺手。

 WiMAX所威脅的,不僅是實體的寬頻線路,也不僅是威脅3G通訊,由於IEEE 802.16也衍生制訂出具穿透性的傳輸標準,使WiMAX與WiFi間的角色分工開始有些重複、糾疊性。

 WiMAX真有通殺一切、大開殺戒的本領?或許從它的基礎規格標準:IEEE 802.16所提供的傳輸通訊能耐,可以略知與窺探。

■IEEE 802.16家族巡禮:802.16、16a、16b、16c、16d、16e

 IEEE 802.16最早提出於2001年12月,定位在固接、單點對多點(Point-to-Multipoint;PMP)的無線寬頻傳輸,並設定在無障礙空間(Line Of Sight;LOS,或稱:視線可見處)範疇內傳送,類似無線寬頻基地台的角色。

●IEEE 802.16 vs T1、ADSL

  由於802.16最遠至48km,端速300Kbps∼2Mbps。相對的,現有G.lite、G.dmt標準的ADSL,其速度最高 1.5Mbps∼8Mbps(唯日本有自用特規,最高可至26Mbps),且速度愈快,用端(家庭)到局端(機房)的距離也必須愈近,最遠無法超越 5.7km,同時必須倚賴現有公眾電話銅線。

 若想持續延伸實線長度,只能選擇專門佈設的T1(1.54Mbps)、E1 (2.04Mbps),甚而用T3(45Mbps),不僅佈建昂貴,維護也貴。所以密集短距的T1/E1運用幾乎都被ADSL所取代,但偏遠長距依然要倚 賴T1/E1,然WiMAX卻可提供相近的長距方案,且佈建成本、維護成本都比T1/E1具優勢。

●IEEE 802.16a vs IEEE 802.11b、11g

  之後,2003年1月新增了IEEE 802.16a,增加了針對障礙空間(Non Line Of Sight;NLOS)的傳送規範,也因為強化微波的阻礙穿透性,所以傳距也縮短些,若IEEE 802.16為30∼50km,則IEEE 802.16a為4∼9km。筆者認為802.16a是與802.16形成長短互補效果,廣大空曠範疇的傳輸即用802.16,在接近存取用戶時改用 802.16a,直接穿牆提供服務。

 雖然802.16a的用意主要在強化802.16與用戶固接連網設備間的最後一段,即戶外部分的連 通強化,並依然認定室內當由WiFi的WLAN來銜接,有各自的角色定位區隔,然筆者認為具穿透力的WiMAX也會與WiFi有所「重疊」, 802.16a有可能一個社區共用一個,社區內的用戶在家都可以自由無線上網,如此即不需使用WiFi。

 當然,WiMAX至末端用戶後的傳輸率僅約300Kbps∼2Mbps,WiFi的傳輸率為11Mbps(802.11b)、54Mbps(802.11g),若以室內範疇的高速傳輸而言依然要倚賴WiFi,但就純連外上網而言WiFi難以與WiMAX有太大差別。

●IEEE 802.16b vs IEEE 802.11a

  另外也有802.16b,是針對5GHz∼6GHz全球通用的免授權頻段而設計,特別是用在5.8GHz,此也稱為WirelessHUMAN (Wireless High-Speed Unlicense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即無線、高速、且不需授權使用的都會網路。不過802.16b不歸屬在WiMAX中,是另行的一項規格。筆者認為802.11b主要用 意在於取代原有同為5.8GHz的IEEE 802.11a之升級、強化角色。

 至於802.16c是802.16的接續強化,增加了依循ISO/IEC 9646系列及ITU-T x.290系列的驗證程序,屬小幅的追增性改變。

●IEEE 802.16e vs 3G、PHS

 現在最新的發展,是針對行動上網運用而提出802.16e,或許各位會問:若在開闊地、通透性高的戶外,可用802.16進行連網,而即便在室內也能用穿透性的802.16a,為何還需要802.16e?

  事實上802.16、802.16a都還是以固接運用來制訂規格,雖可移動使用,但也僅限於慢速的個人走動,無法在高速移動(如:行車)時仍保持一定的通 訊傳輸。此外各位或許認為在開放場合走動依然可用,就表示802.16可能會取代行動電話,但其實802.16的固接通訊設計,其用電特性不適合用於只倚 賴電池運作的行動裝置上,而802.16e正是為上述種種提出的新因應:提供高速移動的服務持續性,及功率、用電上的精省性。

 802.16e 將用在筆記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行動電話等行動裝置上,除了省電外,期望在時速120km的移動速度下都能順暢通訊(與GSM標準一致,PHS則稍低: 100km/hr,另一說法是希望WiMAX達150km/hr時都能保持通訊),但為了省電也必然有所犧牲(如:頻段、傳速)。

 802.16e目前仍在草擬階段,預計在近期內完成標準底定。而一般媒體報導將WiMAX渲染成3G殺手,便是指專為行動用途而提案,但仍尚未定案的802.16e上。

  即便不談3G,現有的GSM/GPRS、PHS也將受脅,PHS基地台覆蓋率小,一個GSM基地台的覆蓋率,要佈建5、6個PHS基地台才能等同,而 GSM/GPRS(9600bps/115200bps)與WiMAX覆蓋範疇相近,但傳速遠遠不及,那怕是EDGE(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的384Kbps都不夠看,這也是WiMAX可能在3G普及到臨前,搶先取代現有2G、2.5G的原因,只待省電型末端規格 ─802.16e的更成熟底定。

 也因為能車用,所以802.11e也屬NLOS傳輸,並且802.16e相容於802.16d,可互通 運作。由於家族中另一個規格802.16d可望取代802.16、802.16a、802.16c等前三版而成為後續發展主力,相信未來必是 802.16d/802.16-2004與802.16e的舞台。

圖說:WiMAX正試圖仿效過去WiFi的成功推展模式,由IEEE工作小姐負責基礎規格制訂,而由WiMAX機構負責實現成品的標準性測試、相容互通性測試。(製圖:郭長祐)

圖說:現今的無線通訊概略分成四個範疇層級,從小至大分別是:個域、區域、都域、廣域。目前各領域皆有對應的IEEE標準制訂,有時同一領域中也會有多種標準相互競逐制訂進度。(製圖:郭長祐)

圖說:IEEE 802.16家族標準圖,802.11、80211a後續由802.11d取代,並正在新增制訂行動通訊用的802.11e,而802.16c、802.16f、802.16g為關連性標準,至於802.16b則不在整體主軸線中。(製圖:郭長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ov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