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登陸者」,失蹤了!
  預計在台灣時間1999年12月4日凌晨四時登陸在火星南極的「極地登陸者」(以下簡稱 「登陸者」),失蹤了!「登陸者」經過了11個月的漫長飛行才到達火星,不但沒有如期傳送火星資料回家,甚至在科學家們用盡各種聯絡方法之下,依然芳蹤杳然。
  
為 瞭解火星是否有水,美國航太總署(NASA)於1999年1月初派遣太空船「登陸者」前往火星。按原計畫,在「登陸者」登陸前十分鍾,其內的「深太空二 號」(兩個探測器)會先射出,然後以640公里的時速穿過火星大氣層,其間收集大氣的樣本。「深太空二號」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將留在火星表面,作為無線 電傳送站;另一部分附有微型鑽探機的子彈狀管子,則會深入泥土,收集泥土樣本。「登陸者」會登陸在距離「深太空二號」55公里處,其首項任務是觀察周週遭 環境,然後以兩公尺長的機械臂採集塵土樣本,同時以手臂上的攝錄機近距離拍攝火星表面,以及用收音器收錄火星颳風時飛沙走石的聲音。航太總署並計畫在12 月4日當天起,在網際網路上廣播「登陸者」於火星上錄得的第一段聲音。此舉確實引起民眾蜂擁上網(4日當天的網址瀏覽人次就高達920萬),可惜「登陸 者」的表現,卻能讓人敗興而歸。
  根據「登陸者」最後一次發回的數據判斷,它很可能墜落在火星南極沙丘附近的一個隕星坑裡。由於該處溫度低至攝氏零下121度,「深太空二號」的電池無 法如常發出電來,因此無法發出訊號。其他可能的解釋包括:「登陸者」火星大氣層內已燒燬、在火星地面墜毀,以及天線或電腦故障等。
  是次「登陸者」任務的失敗,是航太總署一年內探索火星的第二次挫敗,「火星氣候軌道飛行器」才於同年9月在接近火星時燒燬。「登陸者」任務,是航太總 署「快、好、省」方針的一次考驗,這個政策希望能以較少經費完成較多的任務。這次計畫的總經費為二億六千五百萬美元,相較之前每次任務都要花上三、四十億 美元,的確省了很多。因此,相信這次任務的失敗,並不會影響航太總署每26個月發射兩艘太空船到火星的既定政策。
(綜合外電)


放心地吃牡蠣吧!
  檢驗污染牡蠣的測試使得食用牡蠣的風險降低了。牡蠣每天要過濾數百公升的水,若水源一旦遭受污染,則牡蠣很有可能帶著病毒,而人們食用後會就會生病。去年加州發生大規模腸的病毒感染事件,就懷疑是牡蠣中含有腸的病毒。
  由於容易致病的病毒只要少量就能致病,所以有時不易檢查出其遺傳物質,再加上牡蠣也含有一種能抑制PCR的天然物質,而PCR是將DNA或RNA增量 到足夠可以檢測出量的一種反應,這使檢測的難度提高了,不過,現在這個問題已經被北卡羅蘭納大學的Carol Shieh和Kevin Calci解決了。
  他們成功測試的關鍵,是在於用蓋過病毒的物質來洗去天然的禁止物。用已經被污染的牡蠣來實驗,加入一種安全品種的複合病毒與牡蠣混合養殖,這類的病毒 會和污染牡蠣的病毒結合。觀察者發現,原本不容易觀察到的牡蠣病毒,也能夠很輕易地被探測出來。他們同時也發現,去年在加州流行的腸的病毒,也可以同樣的 方式快速地檢測出來。
(New Scientist, 1999.11.27)



人類基因組計畫的里程碑
  人類基因組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 簡稱HGP)有了重要的里程碑。英國劍橋 Sanger Centre 的 Ian Dunham 等人(英、美、日三國合作的團隊),把第22號染色體(Chromosome 22)的基因序列定出來了;同時,台灣榮民總醫院與陽明大學的合作團隊,也完成了第四號染色體的定序工作。
  基因序列是建造生命體的籃圖,三十億個鹼基對(base pairs) 構成了所謂的DNA,並儲存在 23 對染色體中。而第22號染色體上約有3300萬對鹼基對,其上有許多基因是醫生與研究人員所感興趣的,包含了一些被認為與精神分裂、心臟疾病、癌症、免疫 系統失調與心智遲鈍等疾病有關的序列。
  另外,在國科會、衛生署與國家衛生究院的支持下,榮總與陽明大學合組的團隊,基於國內過去長期研究肝癌的基礎,最近完成了第四號染色體中的一百萬個鹼基定序工作,並已具備一年定位百萬以上鹼基的能力。
  根據陽明人學遺傳研究所教授蔡世峰向國科會提出的尖端型科技計畫,預計三年內每年完成一百萬組基因體的定序,目前第一階段的目標已經接近完成。
  除醫療用途外,基因序列還有一個重要的應用,就是建立物種間的演化樹的關係。事實上,Dunham等人在第22號染色體的序列中,已經發現其中有一個基因與酵母菌中的一模一樣。Dunham 表示,這個基因並沒有隨著時間演化,意味著它對所有的細胞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22號染色體的基因定序只是一個始,是生命奧義書的第一章,整個人類基因計畫的完成,將使生物研究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本刊訊與Natur
e, Vol.402)


海口蟲可能是人類祖先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與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教授陳均遠,在1999年12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Nature)表示,他們共同發現了人類已知最早的有頭脊索動物—海口蟲,重寫了動物演化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ov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