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潰堤?該公司夥伴請借鏡英特爾
微軟就快不行了。台灣的資訊產業及大學的資訊科系有沒有作好準備?
微軟帝國的瓦解,將會像水壩潰堤、或是像雷曼兄弟的破產一樣,對社會產生巨大的衝擊。每一位電腦用戶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資訊業者以及與微軟關係密切的合作媒體。換句話說,校長、教授、週邊廠商與非資訊產業的資訊長將遭受到最大的衝擊。
目光長遠、微軟包袱較輕的公司組織或個人,會考慮像Google、IBM、 Red Hat或Canonical一樣,,大量甚至是全面擁抱自由軟體;至於包袱較沈重的微軟(長期)合作夥伴,或者是依附微軟生存的小廠商,至少可學學英特爾 (Intel)。本文也是針對後面這類的企業,提出一些忠告。畢竟,腳踏兩條船,也許是不確定年代的最保險投資。
高階市場有蘋果(微軟間接承認),低階市場有Linux(微軟直接點名),微軟正面臨兩面夾殺。
連續第二季財報不理想只是病癥,如果不消除病灶、不改變與網路為敵的態度,那麼這類令投資人憂心的事件,將只是開始而已。不信?請搜尋「Microsoft decline」,看看更多的預測分析。相反地,也請搜尋「Microsoft prospect」之類的正面詞彙,看看能找到什麼樂觀的前景。
仍舊堅持認為微軟會主導未來十年的資訊市場嗎?我無力再談,只能送給這些朋友一個連結作為最後的回應:微軟下沈事件列表。
您也同意微軟前途堪憂,但因貴公司與微軟有密切的合作關係、或是貴公司的存在前提是依附微軟。那該怎麼辦?
如果我與微軟有利害關係,當然也不會公開挑戰微軟。但這並不妨礙小心翼翼地開拓更多元的合作關係。我會以微軟最親近的朋友--Intel--為師。
早在2000年時,Intel對Linux的投資,就被資本風險家看好。九年後,Intel在Linux世界變成舉足輕重的公司,成為Linux核心第二大貢獻者。Intel一方面支持專為自家 處理器(cpu)設計的Linux--Moblin,另一方面則與諾基亞(Nokia)合作開發oFono 平台。
這些事對Intel有什麼意義?請想想Wintel一詞。
微軟幾乎完全掌控了目前的電腦市場,它把所有硬體廠商的生死跟它自己綁在一起,特別是Intel。微軟不喜歡Netbook等低價產品,因為那會突顯它的作業系統售價是不合理的高--請搜尋 「Windows 7 pricing dilemma」。
但因強行將電腦整體售價拉高、或者是刻意唱衰Netbook傷害的不只是消費者,還會因為限制市場的拓展傷害到硬體廠商。道理很簡單,單價越高市場越小。也就是說,微軟彷彿建了一個高價格的大壩,把消費需求擋在壩後,讓硬體廠商快渴死。換句話說,與網路、大眾利益為敵的微軟到最後將不得不與自己的合作夥伴為敵--與硬體廠商在PC與筆電售價唱反調。
收成不好的時候,魔神不得不要求膜拜者以自己的族人為祭品。
如果你曾是微軟的合作夥伴,現在它卻轉頭犧牲你的市場、換取它的利潤,甚至是直接犧牲你、改吸你的血,你該怎麼辦?
譴責微軟?指望政府?別傻了。民主國家的政府所能反應的,最多不過就是國人集體的態度而已。
只有一條路。您只能問自己:「我的合作夥伴除了微軟,有沒有替代方案?我面對微軟,有沒有談判的籌碼?」
Intel有、華碩(ASUS)有。其他較小的系統整合商也可以有--如果他們願意推出無硬碟電腦。無奈的是大學校長兩年前沒有,時至今日仍然沒有。
當然,Intel並沒有正面挑戰微軟。
直到今天,Intel還是會在公開場合說:「一如往常,我們與微軟合作,」就算只是口惠實不至,也不能公開忤逆微軟。相較九年前,Intel僅只能對微軟的悶棍默不作聲,好上許多。
本文所謂的「微軟潰堤」並不是要鼓勵貴公司成為反微軟的烈士。只是希望大家能睜開眼睛、認清世界大局,別再迷信微軟大神,跟著它被拖垮。
隨著微軟的處境越來越艱困,隨著上層合作伙伴的逃脫、或者是被吸乾,微軟開始轉 向油水較不豐厚,但也相對較容易下手的合作夥伴(或客戶)下手。不相信?建議去翻翻IThome第411期的封面故事--置入性行銷。裡面有一些例子說明 微軟及其他軟體廠商如何竭澤而漁,並且在最壞的時機壓榨老客戶。
貴公司在微軟帝國生態系裡面,佔據什麼樣的位置、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將會被用什麼方式犧牲?
與微軟有著密切合作關係的企業、組織、學校與資訊長(CIO)如果不懂得自問以上這些問題、如果沒有經營長遠的替代方案、如果只會幫微軟補破堤,那麼,即可能是堤防潰決時的最前線受害者。
小公司尋找微軟的替代方案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像Intel那麼顯眼、那麼容易被微軟盯上。建議現在就開始,低調尋找替代方案、尋找替代微軟的合作廠商,將是您最保險的出路。
筆者私下聽到某些「小廠(相對於微軟)」已經在進行了。如果您還沒在檯面上看到局勢在改變,那是因為鮮少人敢公開講,而不是因為局勢還站在微軟這邊。九年前低調投資Linux的Intel就是最好的例子。
尋找什麼樣的替代合作廠商?Intel於九年前開始、今天更加碼的選擇,或許就是您可參考的替代方案。
自由軟體時代的市場與微軟時代的市場的產品或個人價值所在的決勝點可能會很不一樣。建議從腳踏兩條船開始,碎步改變是很辛苦也很漫長的,甚至可能得揚棄舊的商業模式。但不改變就只有伴隨微軟下沈一途。微軟最親密的戰友,九年前就已經開始做了,您和微軟有多親密?打算什麼時候開始做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