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日數學家
 

 
史蒂芬·威廉·霍金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PhD, CH, CBE, FRS, FRSA (born 8 January 1942)
當年今日數學家
 
以下是當年今日出生的數學家:
1829 Schroeter
1852 Giovanni Frattini
1888 Courant
1924 Cohn
1942 Hawking

以下是當年今日殞落的數學家:
1642 Galileo
1968 Loewner

史蒂芬·威廉·霍金CHCBEFRSFRSA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在公眾評價中,被譽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1]。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點開始,時間由此刻開始,黑洞最終會蒸發,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相對論普朗克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他,近乎全身癱瘓,不能發音,但1988年仍出版《時間簡史》,至今已出售逾1000萬冊,成為全球最暢銷的科普著作之一。

生平

早期

File:Briefhistory.jpg
1988年霍金出版《時間簡史》一書,全球賣出逾1000萬冊,但因內容艱深,在西方被戲稱為「讀不了的暢銷書」

霍金1942年出生於英國牛津,這天正好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父親法蘭克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熱帶病專家,母親伊莎貝爾1930年代於牛津研究哲學政治經濟

1942年1月,納粹德軍轟濫炸英格蘭倫敦遭受幾乎夜夜不停的空襲。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複雜的玩具,據說他們曾做出一台簡單的電腦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大學學院攻讀自然科學,自稱用了很少時間而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1963年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病,當時醫生診斷他只能活兩年,他雖然活下來,但在往後數十年逐漸全身癱瘓並失去了說話能力。

霍金曾澄清自己當時並無酗酒,只感到自己有「悲劇性格」,並使自己沉醉於華格納的音樂裡。直至他遇上了首任妻子簡·王爾德(Jane Wilde),兩人結婚後育有3名子女。23歲時,他取得了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

學術之路

就在霍金攻讀博士學位前後,倫敦伯碧克大學(Birkbeck College)教授羅傑·彭羅斯在1960年代初開始發展奇點理論,引起劍橋大學的研究小組注意,霍金聽畢彭羅斯的研究後,回程途中向他的老師說:「不知道如果把彭羅斯的奇點理論,運用到整個宇宙會得到甚麼結果?」

1970年代初,霍金與彭羅斯合作發表論文,指出如果廣義相對論是正確,宇宙大爆炸前必然有奇點存在,成為首篇重要文章,隨後成為少數認真看待黑洞的學者,他結合了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於1974年3月1日,霍金在《自然》提出黑洞發出一種能量,最終導致黑洞蒸發,該能量被命名為霍金輻射,引起全球物理學家重視。霍金的新發現,被認為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該論文被稱為「物理學史上最深刻的論文之一」。

這數年的研究,令他迅速斐聲學術界。1975至1976年間,先後獲得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勳章、梵蒂岡教宗科學學會十一世勳章、霍普金斯獎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馬克斯韋獎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勳章,1978年再獲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自1979年他被聘用為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院的盧卡斯教授(Lucasian Professor),牛頓於1663年亦曾出任這榮譽職位。2006年11月底更將獲英國皇家學會頒授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與愛因斯坦達爾文齊名。

1983年,霍金和吉姆·和特勒(Jim Hurtle)進一步提出「宇宙無邊界」(No Boundary Proposal),改變了當時科學家對宇宙的看法。

大眾明星

2001年霍金推出圖畫版的時間簡史-《胡桃裡的宇宙

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發行,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餘萬冊,但因書中內容極其艱深,在西方被戲稱為「讀不來的暢銷書」(UnreadBestseller),有學者曾指這種書之所以仍可以如此暢銷,是因為書本嘗試解答過去只有神學才能觸及的題材: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2]2001年10月又一部作品《胡桃裡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出版發行。該書是《時間簡史》的姐妹篇,以相對簡化的手法及大量圖解,訴說宇宙起源。2006年,他在香港透露正與女兒合撰一套類似《哈利波特》,但主題是理論物理學而非魔法的小說:《喬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鑰匙

霍金亦試圖通過通俗演講,將自己的思想與整個世界交流,除了常在英國及美國發表演說,他90年代曾兩次到訪日本,2002年8月曾到訪杭州發表《膜的新奇世界》(Brane New World),2006年6月在香港科技大學發表《宇宙的起源》時,哄動一時,被戲稱受到「搖滾巨星」級的接待。霍金的聲望,令他多次獲邀到外地演說,常獲國家元首接見。

霍金曾指,大眾會好奇一位殘障人士,為何會想到這麼多宇宙論,令他成了大眾媒體的寵兒。事實上,他在「星艦奇航記」中的電視影集「銀河飛龍」飾演過自己,與愛因斯坦牛頓一起打橋牌;他亦曾在美國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演出,拯救劇中的女孩。

殘障及高科技輪椅

近乎全身癱瘓的霍金,除了四肢不能移動,1980年代他因肺炎而接受手術後,亦失去說話能力,但憑一張高科技輪椅,他仍可能發音合成語音、通電話,以及寫下一條條艱深方程式。據報霍金正嘗試一套新系統,讓電腦直接閱讀他腦內的信息,做到「我腦寫我口」。[3]

他說話時,會先抽動右面頰肌肉,當眼鏡上的紅外線感應器收到信息後,電腦就會自動打字。霍金每抽動一下,浮標即可選定目標。電腦由英特爾度身訂造;語音系統於1980年代中由美國公司Words-Plus撰寫,該公司為令霍金可以使用新的視窗XP系統,特意為他重寫整套程式。當霍金突然發笑,面頰肌肉抽動太大,屏幕便會出現一堆垃圾字。

  • 電腦:由英特爾度身訂造的手提電腦,內置Pentium M1.5GHz中央處理器,有無線寬頻上網功能。在沒有無線上網網路的地方,則可透過諾基亞電話上網卡,直撥劍橋大學的系統
  • 發音:霍金使用Words-Plus公司開發的Equalizer發音程式,發音時有點像電子字典,帶有美國口音(又有說像北歐口音),他2006年在香港說,原本系統仍有法國口音的英文,但要是用了這套口音,恐怕太太要跟他離婚。
  • 電話:有無線電話系統,可直接用電腦撥出或收線
  • 萬能遙控:輪椅備萬用紅外線遙控器,可控制電視、錄影機、聽音樂、鎖門、開關燈
  • 儲存:霍金習慣將所有演講、論文儲入記憶碟內,理論上任何說話亦可加以儲存
  • 電源:電池藏於輪椅之下,可同時支援輪椅及電腦運作
  • 打字:霍金眼鏡右上方裝了紅外線發放及偵測器,只要他移動眼球,紅外線偵測到可從屏幕選出基本字母,再在屏幕下半部選字。輸入複雜公式時,他會用一個被視為毫無漏洞的程式TeX,若他輸入${-bpmsqrt{b^2-4ac} over {2a}}$,則可得到一個二次公式(quadratic formula)

與妻子的關係

1990年,霍金與前妻珍(Jane)離婚,1995年迎娶私人看護伊萊恩。2004年初,英國有媒體指霍金遭到第二任妻子虐打,消息哄動全球。2004年1月,霍金透過劍橋大學兩度發表聲明,指責有關消息失實,並表示「我全心堅決駁斥說我遭到虐待的說法。媒體的報導純屬虛構,有人散播這樣不實的消息,令我感到失望。」珍(Jane)寫有《霍金:前妻回憶錄》(上)(下)。

然而,外界傳出霍金身上出現多處神秘傷痕,手腕骨折,臉部和嘴唇有很深的切口,同年3月,英國警方正式向霍金問詢,瞭解有關情況,並查問部分霍金前護士索取資料,但由於霍金並未合作,英國警方最終未能起訴任何人。

早在2000年,警方亦曾對霍金的意外受傷感到懷疑,但霍金當時拒絕配合,令調查終止。霍金的女兒露西·霍金在訪問中曾說[4],約2000年已發現父親身上有傷痕,但是父親說是他不小心自己弄傷的,她未有在意。

然而,現在卻有消息透露:霍金受傷的真相是因為他本人患有性被虐待癖。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曾表示,霍金由於身患終生殘疾,招致其前妻反感,因此常年不與霍金同床,這最終導致霍金性心理變態;其私人看護卻同時有性虐待癖,而這恰恰滿足了霍金的性需求。儘管此消息的真實性一時難以證實,然而有分析人士認為,霍金拒絕配合警方調查,以及霍金早前與其私人看護結婚一事卻恰恰影射了他們這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2006年10月19日,64歲的史蒂芬·霍金正在與第二任妻子伊萊恩辦理離婚手續,他們已經共同生活了11年。

霍金宇宙論

自1970年代,霍金先後與不同學者,提出多項學說,改變人類對宇宙誕生的看法。其中由他與另一名學者彭羅斯(Roger Penrose)合著的奇點定理,提出時間及宇宙是有起點和終點,肯定了同時代其他人開創的宇宙大爆炸學說,推翻古典物理學有關時空是永恆存在的學說;按照該項定理,他進一步提出具有革命意義的「宇宙無邊論」(No Boundary Proposal),該論說指出,在擴張中的宇宙外,並沒有任何人類認知的「空間」存在。

在黑洞研究上,他亦提出多重創見,認為黑洞並非完全漆黑一片,相反,黑洞會發出一種輻射(後來被稱為霍金輻射),這種輻射(能量)以極緩慢的速度離開黑洞後,亦即意味黑洞能量會耗盡,造成黑洞蒸發現象。

學說背景

在古典物理學中,一般相信時間和空間,是一個獨立於自然界的概念,可以永久存在,但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時間和空間並非絕對,不再是獨立於事件的背景,人類對時間的看法出現革命性的轉變。

1920年代,埃德溫·哈伯利用100英吋的望遠鏡觀天時,發現恆星並非均勻分佈於整個空間,而是聚集在稱為星系的集團之中。他同時發現幾乎所有星系,都出現紅移現象,即它們即飛離我們,而星系離開我們越遠,飛離的速度亦越快。這項發現帶來新的問題,在更早的時候,所有星系是否離我們更近,甚至有一個宇宙的開端。

當時科學家曾嘗試解釋這種現象。1948年英國學者邦迪、高爾德和霍伊爾提出的穩恆態理論,提出宇宙會穿梭於擴張和收縮兩種狀態,但並沒有開端;俄國學者利弗席茲哈拉尼科夫則提出,物質若沒有嚴格對稱的收縮,最終會引起反彈,而密度保持有限,這亦避免了宇宙有開端的說法。這理論提出時,霍金當時21歲,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奇點定理

霍金當時並不相信這些學者的證明,於是聯同當時已研究奇點的彭羅斯發展一套數學公式,證明宇宙不能反彈。該學說認為,如果廣義相對論正確,宇宙起源將在存在一個奇點。當時,奇點一般被視作黑洞的中心,內裡有密度無限強、引力無限重、限時空曲率無限大,霍金當時設想,若重新走回宇宙誕生之時,全部物質聚成一點,這亦即為奇點。

1965年10月,人類發現一種散佈於空間的的微波背景輻射。這些能量極度微弱,能量值遠低於一台微波爐,但科學家發現,要合理解釋這種輻射,宇宙早期必定非常熱,隨著宇宙膨脹,輻射持續冷卻,最終才會有出現微波背景。這一學說,進一步確認宇宙早期曾經出現大爆炸。

不過,霍金因應廣義相對論,雖然解釋了宇宙源自一個「奇點」,這些定理未能說明宇宙如何開始。霍金認為,這代表廣義相對論在「奇點」中失效,該理論只能預測宇宙如何演化,未能預言它如何起始,霍金於是試圖合併量子理論廣義相對論,期望能解釋整個宇宙從誕生、以至演化的過程。

簡而言之,廣義相對論是處理極大的物理現象,而量子力學則處理極小尺度的結構。直至今日,科學家相信,若有人成功合併兩套理論,則有可能成為一套更具一般性的理論,解釋空間中任何物理現象,這亦即物理學界一直追求的所謂大一統理論。霍金至今仍未能發展出這套理論,但科學界一般認為他的研究,為人類邁向大一統理論踏出重要一步。

黑洞蒸發

1970年中以前,科學家一直相信黑洞只會吸進物質,四周「漆黑」一片,當吸引更多物質時,黑洞的質量亦隨之上升,霍金另一創見是指出,黑洞不是真的很黑(Black Hole ain't soblack),而且黑洞內存在溫度。有溫度的物質自然會釋放輻射,由於輻射是一種能量,黑洞最終因耗盡能量而消失,即所謂「黑洞蒸發論」。

霍金這次發現,拜量子力學所賜。過去科學家以為黑洞內的「真空狀態」,代表內裡沒有任何物質,但霍金約 1974~1976年指出,如果量子力學正確,人類從極度微觀中觀看宇宙的「真空」時,會發現一對對的光子不斷產生,但能量在真空中無法保持固定值,令這些成相成對的光子不斷搖晃,最終消滅。他相信,當黑洞質量越少,釋放光子的速度越快,加速黑洞的消失。

這種從黑洞中釋出的能量,被稱為霍金輻射,但由於這種輻射極其微弱,科學界至今雖然公認它在理論上可行,仍未能從觀察中發現它的存在。這亦說明,即使霍金輻射是真實存在,但其能量過弱,意味黑洞要經過極長時間後,才能耗盡能量,造成蒸發。

應用性未確立

若比照相對論及霍金的學說,前者對重力及能量的描述,為人類帶來核電、核彈,但霍金的宇宙論,仍未能直接應用於現代科技。霍金亦曾自言,雖然近年宇宙論有長足發展,但仍有多個宇宙謎團並未解開:「我們觀察到,宇宙的膨脹在長期的變緩之後,再次加速。對此理論還不能理解清楚。缺乏這種理解,對宇宙的未來還無法確定。它會繼續地無限地膨脹下去嗎?暴脹是一個自然定律嗎?或者宇宙最終會再次坍縮嗎?新的觀測結果,理論的進步正迅速湧來。」[5]

霍金三大學術賭注

霍金除了喜愛看脫衣舞表演(據說是為了研究),他亦喜歡就一些科學命題,與其他學者開賭,一時成為科學界美談。[6]

黑洞是否存在?

窮一生精力研究黑洞的霍金,曾擔心黑洞可能理論上的概念,現實中根本不存在。他為免到時自己變得一無所有,1975年他與另一名物理學家索恩(Kip Thorne)開賭:究竟黑洞是否存在。

為了進行「對沖」,霍金押注黑洞不存在。如果他「不幸」贏了,霍金雖然一生心血被毀,但索恩要向他贈上專門踼爆英國皇室醜聞的《Private Eye》雜誌4年訂閱,如果霍金「幸運」輸了,他就要向索恩送贈色情雜誌《Penthouse》的一年贈閱。

霍金在《時間簡史》(1988年)曾說:「當我們1975年打賭時,我們80%肯定天鵝座X-1是黑洞,現在我會說有95%肯定,但這場賭局仍未有結果。」

裸奇點是否存在?

1991年,霍金又要求開賭,今次索恩與他站在同一陣線,對賭一方是物理學家裴士基(John Preskill)。當時的命題是,奇點應該被黑洞圍繞,但沒有被黑洞包圍的「裸奇點」(naked singularities)是否存在。

霍金與索恩押註:裸奇點並不存在,隨即與裴士基立下賭據,誰輸了要向對方送上一件用來「遮蔽裸體」的T恤衫,寫上適當的服輸字眼。霍金於1997年修正他的理論,指出裸點有可能存在。

信息會否在黑洞消失?

霍金在裸奇點的賭局輸了,但這位好賭成癮的物理學家即時要求再開賭。物理學家相信所有信息一經出現,雖然會改變成不同形態,但本質上會「永恆」存在。

霍金及索恩當時指出,任何物質掉進黑洞後將會消失,黑洞中產生的輻射是「全新製造」的,與掉進黑洞中的物質無關;這一項命題,違反了量子力學,若命題正確,量子力學或要重寫。裴士基反駁這項命題,雙方於是開賭。[7]

2004年,霍金出席研究會時,承認賭輸了,要向對方賠上棒球百科全書《Total Baseball: the UltimateBaseballEncyclopedia》。勝出的裴士基親身在學術會議上,高舉這本著作,霍金在台上只顧著笑。被問到為何挑選這套百科全書做戰利品時,裴士基事後說:「這本書重得像黑洞,亦要更長時間才可以趕走書中的資料,有如黑洞一樣。」

霍金觀點

霍金過去曾在多個公開場合,發表對人類、生命、神的看法,節錄如下:

  • 移民外太空:「在20年內,我們可能已經在月球建造永久基地,40年內可能已經在火星建基地。但月球和火星都很細小,而且缺乏或完全沒有大氣層。我們不會找到像地球一樣美好的地方,除非我們離開太陽系。往太空擴展生存空間,對人類的生存很重要。地球上的生命受到災難滅絕的危機愈來愈大,如突然的全球溫室效應、核武戰爭、基因改造病毒、以及一些我們想像不到的災難。不過,如果人類能避免在未來數百年內自我毀滅,我們應該會在地球以外找到生存的居所。」(2006訪問香港)
  • 基礎研究:「基礎科學研究應從科學考慮出發,並非由經濟主導,但基礎科學研究發展經常帶來經濟效益。如我的前輩、劍橋大學保羅·狄拉克的研究令電晶體的發展變成可能,而電晶體正是現代電子和電腦工業的基礎﹔另一位來自劍橋大學的佛朗西斯·克里克發現 DNA(脫氧核糖核酸)的結構,亦成為生物科技工業的基礎。」(2006訪問香港)
  • 回應香港一名叫斌仔(鄧紹斌)的癱瘓病人,公開要求安樂死合法化:「我認為他(斌仔)應該有權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但這會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不論命運看似有多糟,你依然可以有所作為、有所成就。生命尚存,總有希望。」(2006訪問香港)
  • 的存在:「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曾向拿破崙解釋,科學定律如何影響宇宙的演進。但拿破崙問,上帝在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呢﹖科學家的回答是,我並不需要這個假設。」(2006訪問香港)
  • 出版大眾文章: 「有人告訴我,如果我在時間簡史之中每加入一條數學公式,這本書的銷量便會減半。」(1993 都柏林)
  • 所謂「常識」: 「我們一世人被教導很多常識,但常識往往只是偏見的代名詞。」
  • 關於核武:「我們平均每個人擁有相當於四噸的烈性炸藥,但只要半磅炸藥就可以炸死一個人,所以我們擁有的核武是所需的一萬六千倍。大家必須瞭解,我們並不是與蘇聯處於衝突的狀態,兩方面都很需要對方維持穩定。」
  • 對於外界將東方哲學與「黑洞」學說及「奇點定理」扯上關係:「這是趕時髦的胡扯。人們跌進了東方神秘主義,只因這是他們以前從未遇到過的東西。但是如果當做現實的描述,它們完全不能產生任何結果...如你熟悉東方神秘主義,會發現它們似乎使人聯想到近代物理或宇宙學,但我並不認為它們具有任何意義...假如當初俄文的「冷凍恆星」(黑洞最早的叫法)這個術語被廣泛接受,那麼這一部分東方神話就根本沒有意義。它們被命名為「黑洞」,是因為它們使人聯想到毀滅與被吞食的恐懼,所以在這層意義上就存在著一種聯繫。我沒有被拋進黑洞的恐懼,因為我瞭解它們。在某程意義上,我覺得我是它們的主人。」[8]

作品列表


科普作品

  • 1988年:《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 1993年:《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and Other Essays)
  • 2005年:《時間簡史(普及版)》(A briefer History of Time)
  • 2001年:《胡桃裡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 2002年:《在巨人的肩膊上》(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The Great Works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論文

  • The Large Scale Structure of Spacetime with George Ellis
  • The Large, the Small, and the Human Mind, (with Abner Shimony,Nancy Cartwright, and Roger Penro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ISBN 0-521-56330-5 (hardback), ISBN 0-521-65538-2ISBN 0-521-78572-3 (paperback), Canto edition:

全部作品:PDF檔案

公開演說

霍金出版《時間簡史》後,多年來曾在英國美國日本香港等地,向一般大眾發表多場公開演說,敍述時間起源、宇宙終結、時光旅行,演說時其受歡迎程度猶如「搖滾巨星」。茲錄部分演說:

參考

  1. ^ 公眾對霍金的追捧顯然有些名過其實。從整個物理學界來看,霍金對理論物理的貢獻僅侷限於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基礎理論應用於宇宙學,而對基礎理論本身的發展並沒有什麼起到重要作用,從這點來說他在理論物理學史上的地位無法和量子力學的創立者(海森堡狄拉克薛丁格泡利等等)以及量子場論的建設者(費曼施溫格謝爾登·李·格拉肖史蒂文·溫伯格傑拉德·特·胡夫特等等)相提並論,。但在學術成就以外,霍金對公眾科普工作上的貢獻以及身殘志堅給公眾所起到的勵志作用卻是最突出的,可以說是愛因斯坦之後對公眾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
  2. ^ 霍金領港人 追尋宇宙起源 2006年6月15日 香港經濟日報
  3. ^ 人腦駁電腦 盼「我腦寫我口」 2006-06-14 香港經濟日報
  4. ^ 霍金女兒訪問 《每日電訊報》 2004年4月12日
  5. ^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講辭 香港科技大學 2006年6月16日
  6. ^ 《霍金與黑洞》公開演講 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王國彝
  7. ^ 賭局當事人裴士基(Preskill)評論霍金賭輸
  8. ^ 霍金傳 藝文印書館 P.151

參見

外部連結

霍金作品集

 

與眾不同之處

創造黑洞一詞 美國物理學家惠勒辭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love1968 的頭像
    Bluelove1968

    藍色情懷

    Bluelov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