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兩千多萬年 珍貴長江白鰭豚可能已絕種
2007/08/09 00:05記者:張佑之
(法新社上海八日電) 中國和英國的生物學家今天說,中國的快速工業化可能已使白鰭豚絕種。這種生活在淡水的江豚,已在地球上存活了兩千多萬年。
中、日、英、美各國科學家去年在白鰭豚的長江天然棲息地巡查六週期間,都未發現任何白鰭豚。
這個巡查工作的領隊、全世界主要白鰭豚專家之一王丁告訴記者:「這個結果意謂,白鰭豚可能已經滅絕了。」
王丁說,造成白鰭豚絕種的原因是毀滅性的污染、非法捕捉和長江江面上的貨輪往返頻繁。
這個發現也意謂,白鰭豚可能是五十多年來第一個絕種的哺乳類動物。牠是一般瓶鼻海豚的近親,而瓶鼻海豚也已被列入瀕危名單中。
任職於中國科學院的王丁強調,白鰭豚並非已毫無希望。
他說:「我們並不是說,白鰭豚已經消失了。」但他對今年的進一步巡查行動未能發現任何這種江豚存在的跡象表示遺憾。
王丁說,他所率領的巡查小組已寫了一封信,刊登在英國皇家學會的生物學期刊上,證實白鰭豚據信已滅絕。
生態破壞 「長江女神」中華白鰭豚恐已全滅絕
2007/08/09 04:39記者: 徐尚禮/綜合報導
長鼻子、小眼睛,喜歡親近人類有「長江女神」之稱的白鰭豚,在地球生存了二千多萬年後,因為人類破壞長江生態,如今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白鰭豚可能全部滅絕了。
白鰭豚被稱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非常稀有的品種。英國動物學博士吐威說,「這真是令人非常震驚的悲劇」。他指出,白鰭豚的滅絕代表生物系統進化樹少了一重要部分,也意謂人類非但未能善盡守護地球的職責,為了自身利益造成其它物種滅絕。
大約二千萬年前,白鰭豚離開海洋進入長江,它只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屬鯨目,齒鯨亞目的白鰭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水生哺乳動物。長江白鰭豚處於食物鏈頂端,沒有任何天敵,因此其消失不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純粹是人為所致。
今年是「國際海豚年」,長江白鰭豚的滅絕顯示中國缺乏有關保育及保護行動。去年底一個國際考察團在長江進行六星期的密集搜尋白鰭豚活動,結果一隻也沒看到。
吐威博士是考察團一員,其調查報告說,長江未能發現白鰭豚使人們不得不承認這一物種已經滅絕。
一九五○年代,長江流域的白鰭豚大約有數千頭。一九七七年,科學家在武漢一帶的長江流域還發現十三頭白鰭豚。一九九○年代以來,湖北沙市以上江段和江蘇江陰以下江段已見不到白鰭豚。科學家上一次發現白鰭豚是二○○二年。
大陸有關方面多年來試圖發起拯救白鰭豚工作,但由於缺乏資金,搶救行動始終未全面展開。
中國科學院院在湖北武漢的水生生物研究所曾飼養一白鰭豚「淇淇」,在二○○二年去世前,為全世界唯一人工飼養的白鰭豚。「淇淇」被飼養二十二年,死亡時約二十五歲,在淡水鯨類動物中屬老齡。
造成白鰭豚滅絕的主要原因包括:三峽大壩造成長江環境巨大變化、沿江人們汙染江水、使用非法漁具捕魚、船舶數量大增等。
大陸長江資源管理辦公室陳正國認為,白鰭豚瀕臨滅絕的重要原因是因為食物短缺。即圍湖造田減少了湖泊面積,加之修壩阻隔魚類在江湖間洄游,長江魚類資源減少,直接受害的是白鰭豚和其它江豚。
世上另外三種淡水豚命運比白鰭豚好,因為都離人類較遠。如亞馬遜豚、印度河豚和恆河豚都生活在人跡罕至甚至是沒有人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