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玉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摘要:在ADSL2、第一代VDSL(簡稱VDSL1)基礎上發展的VDSL2標準G.993.2,通過擴展頻譜、改善發射功率譜密度等措施,可支持更高的傳輸速率和更遠的傳輸距離,滿足用戶和業務的高頻寬需求,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受到業界廣泛關注。
隨著視頻訊務、P2P等技術的發展,用戶和訊務的頻寬需求特性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要求提供更高的下載頻寬;另一方面要求提供高的上傳頻寬,如視頻監控、P2P業務對上傳頻寬都有較高要求。ADSL、ADSL2+由於其上傳頻寬能力有限,很難滿足這些訊務需求。在ADSL2、第一代VDSL(簡稱 VDSL1)基礎上發展的VDSL2標準G.993.2,通過擴展頻譜、改善發射功率譜密度等措施,可支持更高的傳輸速率和更遠的傳輸距離,滿足用戶和訊務的高頻寬需求,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受到業界廣泛關注。
一、VDSL2標準情況
VDSL2標準的最先討論始於2003年10月ITU-TSG15全會。2004年5月,新加坡會議VDSL2標準項目正式啟動,經過短短一年時間,在 2005年5月ITU-TSG15全會上通過了VDSL2(G.993.2)標準徵求意見稿,並於2006年2月ITU-T會議上獲得正式通過。
在第一代VDSL(G.993.1-2004)和ADSL2(G.992.3)基礎上形成的VDSL2標準將調變方式統一為DMT,其最高截止頻率從 12MHz擴展到30MHz,雙向最大速率可達200Mbit/s。G.993.2標準要求VDSL2在0.4mm線徑銅纜情況下,可在1829m距離範圍內實現雙向可靠傳輸。
二、VDSL2突出特點和主要改進
與VDSL1相比,VDSL2技術突出特點和主要改進如下。
1.調變方式統一為DMT
VDSL2(G.993.2)將線路編碼方式強制統一為DMT,徹底擯棄了QAM調變技術,從調變技術上實現了與ADSL、ADSL2+的統一,為VDSL2互聯互通和後向兼容奠定了堅實基礎。
2.傳輸性能大大增強
由於頻譜範圍從12MHz擴展到12~30MHz,支持Trellis和位元星座編碼,可選支援擴展US0頻寬到276kHz,支持時域均衡(TEQ)和回波抵消(EC)機制等措施,VDSL2傳送性能大大增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VDSL2上傳速率與ADSL/ADSL2+相比顯著提高,最大上傳速率可達100Mbit/s。
(2)12MHz頻寬的雙向淨速率至少68Mbit/s以上,實際的上傳/下載速率可達40Mbit/s~60Mbit/s。
(3)30MHz頻寬的雙向淨速率至少200Mbit/s。
(4)支持長距傳輸。VDSL2定義了高輸出功率的PSD,其最高輸出功率達20.5dBm(Profile8b)。與ADSL2+相同,與VDSL1相比,VDSL2的覆蓋範圍有所提升,長距離條件下可實現類似ADSL的傳輸性能。
(5)可以通過BandPlan的選擇,靈活適應對稱、非對稱各種應用需求。
總之,VDSL以短距離高頻寬的特性,將與具備長距離特性的ADSL2+、ADSL形成應用上的互補。
3.支持基於IEEE802.3ah64/65B封裝的PTM傳送模式將成為應用主流
G.993.2定義了多種封裝協議,包括STM、ATM和基於IEEE802.3ah64/65B(直接引用IEEE的EFM)封裝的PTM。STM在 ADSL、ADSL2+和VDSL1中極少使用,因此在VDSL2中基本上不會採用。另外,隨著整個電信網絡的IP化,DSLAM設備正向IP內核演進,因此VDSL2將主要採用效率很高的64/65B的PTM封裝格式,以簡化協議堆疊、提高數據傳輸效率和性能,並大幅度降低終端成本。
考慮到兼容ATM封裝的ADSL、ADSL2+需求時,對於VDSL2DSLAM局端,連接ADSL、ADSL2+終端時,端口應該能支持ATM封裝,否則使用EFM封裝格式。因此,VDSL2局端需支持ATM和EFM兩種封裝格式。
4.定義了8種Profile,可靈活滿足運營商的多種應用場景需求
線路衰減、遠端串擾、噪聲、業餘無線電干擾等因素都將制約VDSL2的大規模應用,而且主要制約因素也因組網環境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因此,以前的單一機制很難滿足各種複雜應用環境需求。VDSL2通過定義一系列Profile來增強自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其中,功率譜密度控制是主要內容。
VDSL2定義了8種Profile(8a,8b,8c,8d, 12a, 12b, 17a and 30a)以滿足多種應用場景需求。模板名的數字代表最大截止頻率,字母通常代表不同的功率特性,如8a、8b、8c前的數字8代表最大截止頻率為 8MHz;8a的最大下載發射功率17.5dBm;8b為20.5dBm,主要適用於長距離應用;8c為11.5dBm,主要用於近距室外機櫃應用。 12a、12b截止頻率為12MHz,17a截止頻率為17.6MHz,30a截止頻率為30MHz,這幾種Profile的發射功率均為 14.5dBm。
5.抗噪能力更強
由於強制支持網格(trellis)編碼,支持高達16個symbol的脈衝噪聲保護(INP),支持完善的功率譜密度控制等功能,VDSL2抗噪聲干擾能力更強。
VDSL2功率譜密度(PSD)控制,主要採用上傳功率削減(UPBO)、遠端模塊PSD控制(CabinetPSD)、頻譜開槽消除無線電干擾(Notchingtoeliminate RFI)及通過MIB控制PSD(MIB control PSD)等技術實現功率譜的管理。
6.綜合業務承載能力更強
在QoS方面,VDSL2更多地考慮了對視頻、語音等Triple-Play業務的支持,在標準中支持雙時延通道和交織深度的動態調整(GCI)。
雙時延通道主要是考慮到不同業務對丟包、時間延遲的敏感度不同提出的,(如,視頻訊務要求頻寬高,對時延不是很敏感,但對丟棄封包或誤碼很敏感,其他訊務如語音對時間延遲敏感而對丟棄封包不敏感。)因此,VDSL2標準建議在多業務應用環境中,如果不同業務對時延、丟包、INP的要求有顯著不同,使用雙時間延遲通道以滿足多訊務的不同需求。雙時延通道能夠根據訊務需求提供區分的服務,減輕了INP對速率的影響,在一定INP情況下,可儘可能地利用線路容量。
另外,為了更好地支援視頻訊務,VDSL2定義了動態調整交織深度的機制,在VDSL2工作狀態(SHOWTIME),上層軟體可根據視頻錯誤碼情況調節交織深度,提高或降低脈衝噪聲保護長度,減少語音信道開關切換時對視頻訊務的影響。
7.結合了ADSL2和第一代VDSL的特點並進行擴展,功能特性豐富
VDSL2充分吸收了ADSL2和第一代VDSL優點。主要體現在:改善了管理功能,採用類似於ADSL2的CO-MIB;增加了線路自適應能力,支持基於ADSL2的比特交換(BS)、無縫速率適配(SRA)等在線重配置(OLR)機制;增強了線路診斷功能,支持基於ADSL2的線路診斷模式、測試參數和功率管理。
8.可兼容現有主要DSL技術
DMT調變的VDSL2支持與ADSL2+、ADSL、第一代DMT調變VDSL的自適應。VDSL2作為DSL技術的全集,應用上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適合新部署的VDSL2終端;兼容現網部署的ADSL2+、ADSL、VDSL1(DMT)終端;既適應短距離範圍內高頻寬需求,又可提供長距離接入。
三、VDSL2與VDSL1、ADSL2+技術比較

四、VDSL2技術和設備最新進展
VDSL2技術由於其高頻寬、後向兼容ADSL2+、ADSL等特性,受到眾多國內外運營商的廣泛關注。在芯片、設備和運營商的共同努力和推動下,基於 G.993.2標準的VDSL2技術經過近一年發展已取得較大進展,目前部分設備商已經推出了測試版本的VDSL2DSLAM設備。測試設備主要支持 8a、8b、8c、8d、12a幾種profile,其中,高下載發射功率的8a、8bprofile由於實現成本高和串擾大,目前相關產品還不完全成熟。支持短距離高上下載速率的17a、30aprofile由於標準對頻率定義不完全,相關芯片目前不成熟。
國內部分運營商於2006年組織了VDSL2技術的評估測試工作。從測試情況來看,目前VDSL2技術不成熟,設備仍處於研發和實驗室測試階段,無法達到電信商用要求;被測廠商VDSL2設備的研發進度和整體性能存在較大差異,多數VDSL2設備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設備傳輸性能不理想或不穩定,未能達到運營商所期待的效果
從測試總體情況來看,VDSL2在800m~1km距離範圍內傳輸性能良好,在800m範圍內,下載可達30Mbit/s以上、上傳可達6Mbit/s以上;在1km範圍內,下載在25Mbit/s以上、上傳在2Mbit/s以上。但對於傳統固網運營商,將電話銅纜距離控制在1km距離範圍內的難度相當大,所以VDSL2目前僅在1km距離範圍內提供好的傳輸性能還遠遠滿足不了運營商的需求。
多數廠商設備在1.5km距離範圍不能運作。少數傳輸性能好點的廠商,接入距離到1.5km時,傳輸性能與ADSL2+接近,下載在20Mbit/s左右、上傳只有幾百kbit/s;部分廠商設備在設定INP參數的情況下,設備傳輸性能急劇下降。
997頻譜方案由於比998頻譜方案對上傳頻譜的最佳化,實際測試時,傳輸距離在1~1.5km範圍內,上傳傳輸性能可提升1~2Mbit/s左右,不過是以犧牲下載速率為代價的。因此,實際使用時應結合業務特點靈活選用;傳輸距離超過800m以後,12a、8a、8b三種profile的傳輸性能基本接近。
2.多數廠商設備不能後向兼容ADSL2+、ADSL終端
測試中只有少數廠商設備能自適應兼容ADSL2+ANNEXA、M和L模式。多數廠商設備不支持對ADSL2+、ADSL的兼容,少數廠商設備可兼容ANNEXA,但需要在局端進行手動配置。
值得指出的是,對ADSL2+、ADSL的後向兼容特性,在VDSL2技術開始引入階段是極為有用的。從以往DSL技術的發展經驗來看,一般DSL局端都會比DSL終端早成熟半年以上,為了滿足未來業務的高頻寬需求,運營商往往可能先引進VDSL2局端設備,利用其與ADSL2+/ADSL終端的兼容特性,與ADSL2+/ADSL終端配合使用,待VDSL2終端成熟、規模商用後,實現網路平滑升級,從而降低整個網路投資、維繫網絡持續發展能力。
3.不同廠商芯片的局端和終端設備不能互通
測試結果表明,目前不同芯片的VDSL2局端與終端之間不能實現業務上的互通。雖然基於Broadcom芯片的VDSL2局端與基於Infineon芯片的VDSL2終端能夠激活進入工作(Showtime)狀態,但一段時間後由於信元定界丟失,終端離開Showtime狀態,業務層面無法實現互通。
VDSL2的互通能力是其規模商用的關鍵,只有不同廠商局端和終端實現良好的互通,運營商才可能對其大規模採購,旨在保證設備選購的靈活性。
4.VDSL2維護管理功能尚不成熟
測試階段只有少數廠商能提供VDSL2網管功能,所有廠商設備均不能支持對VDSL2終端的遠程管理功能。對設備和終端的可管可控也是其規模商用的重要前提。
五、VDSL2技術應用分析
1.VDSL2商用進程
根據VDSL2現階段測試情況,從ADSL、ADSL2+的商用進程推算,預計2007年下半年或2008年初,VDSL2技術將會達到規模商用要求。
VDSL2發展成熟後,將與ADSL2+一起成為未來幾年內的主流頻寬接入技術,VDSL2和ADSL2+將面對不同的細分客戶群(價格,成本,頻寬需求,頻寬特點)。VDSL2接入將是替代現有的商業用戶LAN接入的首選,以節約光纖,擴大覆蓋範圍。
2.VDSL2後向兼容特性應用分析
VDSL2可後向兼容ADSL、ADSL2+終端,前面已經分析到該特性在VDSL2技術引入初期是極為有用的。此時,為了兼容ADSL、ADSL2+,VDSL2局端需要同時支持ATM、PTM(EFM)兩種模式。
雖然VDSL2具有後向兼容性和長距類似ADSL的傳輸性能,但由於VDSL2需處理比ADSL2+、ADSL高得多的頻譜,長距傳輸時功耗和成本都會高出ADSL2+、ADSL很多,採用VDSL2單一設備替代ADSL2+、ADSL提供全範圍DSL接入並不是最佳方案。隨著VDSL2局端和終端發展成熟,互聯互通問題得到充分解決,VDSL2仍將主要用於1.5km短距範圍內提供雙向高速接入,ADSL2+與VDSL2互補,以較低成本解決更遠範圍用戶接入問題。
3.傳輸模式的選擇
前面已分析過,VDSL2局端在開始應用的一段時間,將需要支持ATM、PTM(EFM)兩種傳輸模式,以兼容ADSL、ADSL2+。但由於電信網絡 IP化的趨勢,DSLAM設備向IP核心的演進,隨著VDSL2的規模應用,VDSL2將主要採用EFM的PTM封裝模式直接承載Ethernet訊務,其ATM封裝不會被廣泛使用。
4.Profile的發展
雖然VDSL2定義了8種Profile,,但由於線路的衰減特性以及橋接頭等室內布線的影響,17.6MHz、30MHz高頻帶只有在很短的距離範圍內(從實驗模擬測試來看,在300m距離範圍內可獲得高達50Mbit/s的雙向對稱速率)才能提供高的雙向對稱速率,實際使用受到很大限制。綜合考慮網絡實際情況、訊務需求和成本等因素,真正能在大多數情況下實用的仍是12MHz甚至是8.8MHz以下頻段的Profile,其中,支援長距傳輸的8a、 8bprofile由於實現成本高和串擾大,加上VDSL2用於長距傳輸並不經濟等原因,這兩種Profile也不會大規模採用。
5.VDSL2與EPON、GPON的關係
FTTH是頻寬接入的最終發展方向。但由於技術成熟度、成本、訊務需求等原因,FTTH的大規模實現還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以銅纜為傳輸媒質的VDSL2 由於其高頻寬特性,將與EPON、GPON互為補充。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滿足用戶和訊務的高頻寬需求;短期內,相比較EPON、GPON接入, VDSL2的成本優勢明顯,將是商業和高端用戶接入首選「EPON/GPON+VDSL2將是VDSL2的主要應用模式;VDSL2的發展將帶動光纖儘量接近用戶,提供面向FTTH的平滑升級。
六、結語
隨著用戶和訊務頻寬需求的不斷提高,VDSL2以其高頻寬、後向兼容和應用靈活等特性,決定了其是DSL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VDSL2技術已取得較大進展,但它目前還不具有規模商用能力。隨著VDSL2技術逐步發展成熟,它將與ADSL2+一起成為未來幾年內的主流頻寬接入技術,並與PON技術互補,提供高的網路頻寬,最終實現向FTTH的平滑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