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Book 升級HD,Super Multi DIY
轉載於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77&t=88739
手邊iBook入手差不多也有半年了,日前才將iMac G4,iMac
G5及牧場PC的Optical Drive全數升級到Super
Multi,方便使用DVD-RAM來做較安全的資料儲存媒體。當初購入iBook並沒有選擇搭載Super
Driver,一來覺得Apple提供的機型對我來說算是跛腳機,不但不支援DVD-RAM讀取,連DVD+R燒錄也不行,即使是DVD-R燒錄只支援到
4X,要我花5,6K去升級這種中看不中用的SuperDrive,簡直一點也不Super,在我眼中,只有Super Multi才算得上Super。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外接,這也是01的Mac友最流行的方式,但是對於我這個用了十幾年Mac的老屁股來說,外接簡直是污辱機身上的那顆蘋果,也算是 跟Apple走的極簡路線背道而馳;萬不得以外接,還得選擇跟Mac搭配的外接case,使用3.5",或5.25" case,除了連接線外,還有多一條電源線,從屁股看上去,簡直就是一部死PC;外接光碟機,外接HD,加個讀卡機,即使是擺了一部經典iMac G4在桌上,一點也不Mac,要台,乾脆在裝個冷光條,弄個散熱水箱,或是把外殼拆光光算了。這還只是在家裡的狀況,假使有一天跟朋友約在星巴克做資料交 換,還得把背包塞的滿滿的,3.5"或是5.25"外接裝置帶出門可是還得想辦法找插座,OK,就算是2.5"的裝置,也是不方便吧?沒Super Drive還得多帶一台Slim,免得臨時要燒錄上GB資料時CD-R負荷不了。
再過幾天就要出國了,於是就上Yahoo找了一部UJ-845S,塞進小白,順便將HDD做個小昇級,就不必再帶外接HD跟Slim,重要的資料備份,就 交給DVD-RAM,還可以用卡匣保護。網路上盛傳iBook拆裝困難,或許在西部或北部的人,只要跑一趟水果店,花錢請工程師動手就OK了,但是在後 山,別說是水果店(曾經有,還是親戚開的)了,要找同好交流一下也是蠻困難的,周邊或許跑一下順發或燦坤都找的到,Apple原廠周邊上Yahoo或提供 線上購物的水果店都還OK,但是硬體拆裝項就非得跑一趟了,花蓮到最近的水果店,坐飛機也要兩個多小時,那就只少自己動手拆了,於找了iBook的 Service Source大略看了一下,似乎沒傳說中的困難,於是看了一下農民曆,看看哪天適合入宅,開工,自己動手比較快。

這就是準備塞進小白的WD400VE(容量不大,但是8mb緩衝區及5400rpm,絕對比原廠的HD好)跟UJ-845S Super Multi(Panasonic機心向來跟Apple的Laptop相容性最高),終於有一項硬體勝過PB了。

建議找一份Service Source當工具書,免得拆了之後裝不回去。

Panasonic UJ-845S,據說下一款PB就是搭載這款機心;支援5x DVD-RAM寫入,8x DVD+/-R燒錄,4x DVD+/-RW燒錄,2.4x DVD+R DL燒錄等,我的iMac G5上裝的也是這組。

接下來準備好小白一隻,各尺寸羅賴把數支,星形起子,鑷子,尖嘴鉗,及放置螺絲的盒子。

取下鍵盤後,拆下Air Port Extreme卡,然後將卡座螺絲卸下,如圖所示。

接下來就可以看到RAM slot跟鍵盤slot,取下鍵盤,不要拉扯排線,而是將排線卡榫以一字起子輕輕撥開後,指甲長一點的,直接抓住兩側往上摳。

然後將小白轉換到背後體位,卸下電池,將圖中標示位置的螺絲分別取下。

剩下的三顆腳墊下還有螺絲必須取下,可以使用塑膠材質的一字起子撬下來,不然一樣靠你的長指甲。

螺絲出現了。

電池插頭旁還有兩顆,這兩顆常常會被忽略。

這兩顆也是。

接下來借用一下Service Source的內容,如圖中所示,小心取下底蓋,這個步驟是唯一困難的地方。

可使用塑膠一字起子或是小刮刀拆卸。

然後往光碟機吸入口的方向掀開。

然後就可以看到鋁箔護蓋,看來優仕的工程師留了很多指紋在上面,下次做壞事的時候可以帶去。

護蓋的固定螺絲只有兩顆。

大部份的地方都會標示螺絲的尺寸,不會怕搞混。

拿下護蓋時請小心,有時候硬碟的排線會黏在護蓋上,不小心拉斷的話,Applecare也救不了你了。

主機板現身了。順便可以用co2噴灌清一下灰塵,記得先把風扇葉片固定,萬一噴灌壓力太大,帶動葉片超轉,是會損壞到馬達碳刷的。

風扇特寫,看起來還蠻乾淨的,表示小白很少運動。

三爽的顆粒,Bult-in的256MB RAM就是這三顆。

然後將小白換回正常體位,準備拆下前外蓋。螺絲位置如圖所示。不要急著拆下外蓋,因為有三條cable固定在
外蓋上,不小心是會拉斷滴。

有一顆隱藏角色螺絲在這邊,磁鐵的下方。

移開後就可以看到了。

分別是在記憶體插槽旁的軌跡板排線。

鍵盤左下方的喇叭線。

左側喇叭下方(靠近Modem Port)的"Power on" cable。

拿下外蓋後,一樣有鋁護蓋,這邊螺絲就比較多了,請細心拆裝。

等,等,等,等,小白身體的衣服終於全部脫掉了。HD,Optical Drive一目了然。

小白的心臟就壓在散熱片下方。

然後就可以動手拆卸原廠的Combo機了,螺絲位置及排線slot都以標示出來。換了新Optical Drive後再依序裝置回去。



Optical Drive托架及排線位置如圖所示

藍芽的天線座也記得取下,貼回新Drive的相同位置。

兩組機心比一比,左側是隨機的,右側是UJ-845S。

這時吉米一定會說啦:沒蘋果,哪來的爽度啊?沒關係,拿起奇異筆畫上一顆蘋果,還是新鮮的紅蘋果。

HD的螺絲位置及排線slot也都標示出來。

先取下系統端的HD排線,會比較好作業,位於機板背面。

緩衝墊的固定腳,記得換道新HD上。

HD托架,上面一樣有緩衝墊。

如果弄的到藍芽模組的話,趁現在順便安裝上去。

主機板電池也可以順便換,省得以後再拆一次。

UJ-845S的系統描述。

有了DVD-RAM,方便多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