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辯的李敖


在《台灣美術風雲40年》(林惺嶽著,自立晚報出版台灣經驗40年系列)的第三章隨波逐流 1.雄辯的年代 有這樣一段關於李敖的文字。

林惺嶽先生文筆真是好啊!

以下為節錄:

  他實為六十年代以還,反傳統的時代空氣,最猛烈的鼓吹者。無論從思想或從技巧看來,他都可以稱得上是天字第一號的文字煽動家。他的出現不是突然的,而是有其時代因緣與際會的。

  他的影響力,大致說來基於三大原因。

  首先,他所要反抗的傳統,不是遙遠而空泛的傳統,而是具體落到父執輩的上一代,因此,叛逆的壓力,是踏實而迫切的。

  其次,他不但是一位心思細密的史料專家,也是一位獨具慧眼的社會批評家,善於挖掘各種社會現實面的潛在問題,來印證他對傳統的攻擊,以喚起讀者切身的共鳴˙˙˙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他的文字技巧。他的文章是道道地地的「雜文」、文言、白話、成語、典故,到市井俚語以至罵人的粗話,一概包羅而出神入化的運用˙˙˙

  他常在專門用語後面附帶洋文的尾巴,以連成學貫中西的形象,然後在專業的前提下,以活潑、直率而非常口語化的字句,予以一刀見血的剖述。加上他精於塑 造簡潔的短句,讀起來朗爽順口,令人有音韻起伏而節奏痛快之感。這是一種說理文字的革命,把專門而抽象的題目,深入淺出的呈現在大眾化的水平上,寫得老少 宜讀,談得人人想聽,開拓出一條曲高和眾的熱門途徑。這是李敖文字之所以傳播性非常可怕的原因。

  李敖的文章夠學術性的水準嗎?很少人去追究這個問題。他的雄辯壓倒了上一代的對手了嗎?沒有人能一言九鼎的定奪。他的言論合理公道嗎?又有誰可以站出來做權威性的評審?

  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已擺在眼前,他的文章已經征服了大量的讀者,他的文化講臺下擠滿了聽眾。從大學教授到販夫走卒,囊括了老、中、青、少四代,他 們之不滿現實的情緒,經由李敖的狂放文字,得到痛快的發洩。在陶醉之餘,把李敖式的奇文妙句,帶進了校園,傳到了客廳與辦公室,流誦在餐館與咖啡廳之間, 成為社會的話柄。在臺灣,從來沒有人把文化問題的論爭,攪動得那麼熱騰,擠惹出那麼多是非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lov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