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盜版美國又何妨

 










 

鴉片戰爭外傳

 

洪朝貴

(刊載於 2002 年 6 月號 Linuxer 雜誌)

 


[回應 「微軟太高貴 師生吶喊要免費」 的新聞]。

 

過去十數年來,英國大量輸入鴉片,賺走大清帝國許多銀子,讓我們國家由出超變成入超。近日以來,食品商業聯盟 BFA (成員其實主要都是生產鴉片的東印度公司的子公司 -- 畢竟今日的食品有那一項不含鴉片的成分呢?) 要求大清政府要嚴厲緝拿盜種罌粟牟取暴利的農民,及為了省錢而在自家後院種植罌粟的公司與民眾。

專精於生產鴉片的東印度公司中國區經理史耀乾說:「東印度公司每年斥資數千萬元,進行罌粟品種的改良,加工,及行銷,今天大家才有香甜可口,愛不釋手的鴉片可以吸。如果大家不尊重罌粟播種權,隨便拿我們研發出來的種子去種,這種行為不是和海盜行為一樣嗎?請大家支持「罌粟播種權」的觀念,不要在自己家裡種植罌粟。我們先前已經有一段緩衝時間給大家,只要你及時自首,按照家中非法種植的罌粟株數購買足夠的播種權,我們都既往不究。」

法務部趕在大舉抓盜種者之前,先以極低的價格向東印度公司購得足夠的播種權 -- 原來法務部裡面也私自種了許多未繳費的罌粟。畢竟要刮別人的鬍子之前,得先刮自己的鬍子。不過此舉卻遭到人民代表艾興頌的質疑:「如果法務部購買的價格高於一般售價,那就是浪費公帑;如果低於一般售價,那就是官商勾結,總之我告部長是告定了」有人質疑艾代表:告部長能解決問題嗎?但並未得到答覆。嗯,還好大清還沒有真的實施民主政治,所以此事不了了之。

然而強烈反彈的聲音並未就此停止。青年吸鴉代表叢曉晰高喊:「抗議法務部淪為東印度公司的討債公司!」「青少年在青年吸鴉團當中學吸鴉片,我們自己播種的罌粟又沒有拿到市面上賣,應屬非營利行為,為什麼要交那麼多錢給東印度公司?」他們的具體訴求是: 校園內應該享有免費的罌粟播種權。「畢竟鴉片是民生必須品啊!」

全國教吸會長席道老也跳出來聲援青年吸鴉團。「青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教吸會對他們從小實施訓練,也是基於非商業目的在推動食品業的發展。」(再提醒過去廿年來不住在國內的讀者一次:食品業就等於罌粟業,兩者是同義詞,除了罌粟之外,還有什麼東西值得稱得上是食品呢?)「如果東印度公司堅持要對青年吸鴉團收費,我們就串聯全世界的吸鴉團來抵制鴉片!」不過席先生並未說明不教吸鴉片的教吸會將來要教什麼。

食品工業學者古力希指出,我們對於東印度公司的批評,不應流於情緒化與民族主義,畢竟東印度公司對大清的食品工業貢獻匪淺。「如果大家拒吸鴉片,那麼我們國家的食品工業不也就要跟著受到衝擊了嗎?」「有人批評他們在食物中添加了一些東西,讓你會莫名,沒有來由地想吃最新版本;還會借由食物的香味強迫其他人跟著升級,對於這樣的指控,古教授有什麼看法?」「他們的東西很好吃是事實啊!就算這裡面真的有什麼玄機,那也是生意人正常的手段啊! 這些人是嫉妒東印度公司賺太多錢了吧?」但也有其他學者持不同的觀點:「這不是民族主義與嫉妒激情,君不見英國政府也正跟自己國家的東印度公司打官司,並要求它不得將不同口味的鴉片合併出售?」

東印度公司則表示:「教育版的罌粟播種權已經很便宜了。以麵包罌粟為例,市價要 10000 銀元,而青年吸鴉團只要為每株罌粟付出 5000 銀元,絕對是高貴不貴。」此外,史經理同時宣布將播種權免費捐贈給公益團體。以市價來計算,其捐贈總值將達到一億銀元。倒是對於捐贈總值到底應該用市價,教育價,還是盜播價來計算,各方都有不同的意見。

在「反盜種」與「反反盜種」遊行的兩股人潮之間,有一小群穿著異樣的人士,見人就發一些奇怪的種子。他們說這叫做稻米,受到大鬍子法師「革奴大眾公有播種權」的加持,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播種,而且食用後不會有上癮的問題。「與鴉片相較,稻米的味道雖然平淡無奇,但一樣可以填飽肚子。更重要的是,吃稻米不會上癮 -- 如果將來你不想吃稻米,很容易就可以改吃小麥,或改吃玉米,身體不會出現不適的現象。請大家現在就停吃鴉片,改吃稻米!」少數路人停下來認真聽他們說完; 不過從試吃後的表情看來, 似乎並不合他們的味口。記者聽過這種「免費食品」,也趁此機會嚐一口,味道實在不怎麼樣;不過還是禮貌地問了一下:「如果大家都吃免費食品,那麼食品工業怎麼辦?怪裝先生抗議:「請不要叫它免費食品! 是自由食品! 意思是說你可以自由播種,但並不表示你不能拿它來賣錢! 而且免費的只是 "播種權";食品工業還是會存在,只是需要轉型...」 乖乖! 這群宗教狂熱份子還真難溝通,他們以為他們有能力改變這個世界嗎?我還得去採訪比較重要的新聞咧! 拜拜啦!

究竟青年吸鴉團自己播種罌粟自己食用,是否屬於合理使用的範圍,抑或應該與社會大眾一樣購買播種權?各類播種權的價格應該訂在多少才合理?大家都認為這些核心問題 (啥?你不同意?難道還有比錢更重要的問題嗎?) 將會持續成為社會各界討論的話題。

 


 

網路上找到的翻譯版

相關新聞: 盜版? 反盜版? 各打五十大板?

相關連結:我為什麼支持盜版 

停止散佈 .doc 檔, 正視 維護接駁資訊權利 的重要性。 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人從 「培養基」 裡面醒過來, 認清電腦獨裁者不願告訴大眾的真相 (駭客任務 "The Matrix" 情節 )。 我們會一直在真實的自由世界等大家。

 

鴉片軟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鴉片軟體又稱為封閉軟體(closed software),該詞最早出現於在台灣積極推廣自由軟體運動的洪朝貴的文章中,刊載於2002年6月號《Linuxer 雜誌》的「鴉片戰爭外傳[1]一文,後來Andy Tai將該文譯成英文(The New Opium War)[2]。作者以詼諧的方式,用東印度公司藉由販賣鴉片讓人成癮為例,暗諷軟體公司使用封閉、專有或專利軟體所產生的檔案或資料儲存格式,刻意造成資料與其它軟體間相互交換與轉換不易、新舊版本無法相容,使得這類軟體得以藉由此類特殊的檔案格式對市場壟斷或準壟斷,造成使用者對該類軟體產生依賴,最端將會導致在人們傳遞、保存、交換數位化資訊時,被此類軟體所控制的情況。此後,「鴉片軟體」即被用來形容不願意公開資料儲存格式或以法律保障其檔案格式專用權的軟體。
 

簡介

在鴉片戰爭外傳一文中,作者描述以英國為首的東印度公司大量對大清帝國輸入鴉片,在那個時代,易使人上癮的鴉片已經重要到的變成是一種人人都需要的日常食品,並透過有一個名為食品商業聯盟(Business Food Alliance, BFA)的虛構組織(成員為東印度公司的子公司),對清政府施壓,要求嚴厲取締盜種罌粟牟取暴利的農民,及為了省錢而在自家後院種植罌粟的公司民眾,並透過「罌粟播種權」立法達到其壟斷的目的。

同時,另有一小群人,開始發放稻米種子,並透過「革奴大眾公有播種權」保護,強調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播種該類作物,重要的是這種食品食用後不會有上癮的問題,並可隨著個人喜好,改吃小麥玉米等作物。

文末,作者也點出了在現行版權制度下,合理使用的範圍、軟體專利(software patents)、合理訂價等議題。

 

喻意 

  • 「食品商業聯盟」實際上是暗諷商業軟體聯盟(Business Software Alliance)與軟體廠商形成利益共同體(BSA的成員大部份是由商業軟體公司組成),以打擊盜版為藉口,實則為確保各自公司的利益與壟斷市場。
  • 「盜種罌粟的農民」是指使用盜版軟體的人,「在自家後院種植罌粟的公司與民眾」,則是代表使用自由軟體或開放原始碼軟體的企業或個人,這兩類人所使用的軟體會對食品商業聯盟的盈收產生威脅,所以是該聯盟打擊的對象。
  • 「罌粟播種權」是指現行的軟體版權制度的相關法規受商業公司或經濟大國的影響,已過度偏向於保護版權擁有者,市場被大型軟體公司透過立法所壟斷,造成弱勢國家無法建立自己的產業。
  • 「革奴大眾公有播種權」即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NU GPL)。
  • 「稻米、小麥及玉米」則泛指自由軟體或開放原始碼軟體,由於此類軟體的原始程式碼可以自由流通,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可以透閱讀原始程式碼,得知所有數位化內容的儲存細節,甚到可以自行撰寫程式,來讀寫這些軟體所產生的資料。因此,使用者不會像吸食鴉片一般對該類軟體上癮而無法脫身,平常吃稻米的人可以很容易就可以改吃小麥或玉米,而不會造成任何的後遺症,因為透過原始程式碼的公開,儲存格式變得透明,使用者可以很容易的轉換到其它功能相似的軟體,而不必擔心多年建立的資料必須拋棄。

 

自由軟體或開放原始碼軟體的推動者認為,唯有擺脫鴉片軟體的桎梏,才能讓人類擁有選擇軟體的自由,並迫使軟體公司在軟體開發上,由為升級而升級轉變成服務上的競爭,他們認為,唯有使用者能夠輕易的轉換不同的軟體,讀寫相同的數位化資訊,才能讓軟體公司達成公平的競爭,才不致造成軟體公司以軟體儲存格式做為壟斷市場的工具,只有當使用者有充份的自由選擇軟體時,軟體公司才會以使用者的利益為核心,否則人們在使用軟體時,必然會受制於軟體公司的自身利益所操控。

 

作者以為所謂的鴉片軟體可能造成的問題

 

作者以為使用所謂的鴉片軟體可能帶來下列問題:

 

阻礙自由競爭

 

由於資料轉換的困難,造成使用者礙於原軟體的「相容性」考量,而不願意改用其它功能相似的軟體。因為使用不同的軟體,意謂必須放棄先前以該類軟體所 建立的所有數位化內容(其他公司的軟體無法讀寫此類軟體的專有格式)。於是被迫一直使用同一套軟體或同一家公司所推出的新版軟體,不敢貿然轉換。

 

強迫升級

 

當軟體推出新的版本之時,故意造成新舊版本檔案格式的不相容,通常是新版本故意不支援或不相容舊版格式,使得使用舊版程式的人無法讀取新版本軟體所建立的資料,間接造成已升級使用新版本軟體的使用者要求使用舊版本的使用者升級其軟體,舊版使用者為了能夠與新版本使用者交換資料,只好被迫升級其軟體。

 

例如:政府機關的 申請檔案、公告、公文書若以新版本的檔案格式儲存,使用舊版本軟體的民眾為了要與政府機關往來,亦只好跟著升級軟體版本,同時,這些使用新版本軟體的民眾 又會轉而要求與其交換資料的其它人士跟著升級。大部分的使用者被迫為了與他人交換資料而花錢升級,而不是為了軟體的新功能。

 

加深數位落差

當軟體公司擁有足夠的市場佔有率時,便可任意提高軟體售價,或推出新版本,對於相對較弱勢族群而言,過高的軟體費用或過多的版本升級,會造成一定的經濟的負擔,無形中亦加深了數位落差的形成。

 

鼓勵非法重製或盜版

當軟體價格過高,但其資料儲存格式已經佔有資訊交換的重要地位時(如:微軟公司辦公室家族軟體),付不起購買該軟體的使用者為了要能夠與他人交換資訊,便轉而使用非法重製或盜版版本,無形中造成鼓勵非法重製或盜版的風氣。

 

 

我支持合理的軟體售價


由於 Apple 的 iPod touch / iPhone / iPad 的竄起,我們發現:「並不是只有將軟體售價訂定高的離譜,才能創造高獲利、高營收,而是要訂定普羅大眾可以接受的『合理』價格,創造雙贏!」。雖然 App Store 從免費到任何可能高訂價的軟體,所在多有,但是到目前為止,蘋果光從 App Store 獲取得營收,截至2011一月為止,已經達540多億新台幣之譜,可見,只要軟體售價「合理」,還是有人會買帳,姑且不論其他駭客的JB iOS 的問題;況且蘋果的作業系統(Mac OSX)和辦公室iWorks)軟體,至少與微軟(M$)這個死要錢的壟斷財閥軟體業比較起來,蘋果的軟體售價,比微軟實在便宜太多。可見軟體售價,就算偏低,也是可以創造大利潤,而不像微軟這頭噬錢怪獸,不但軟體售價偏高,並且利用強迫更新及獨裁壟斷手法,來獲取不當利益,搞得天怒人怨,莫怪其他人要大盜特盜起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love1968 的頭像
    Bluelove1968

    藍色情懷

    Bluelove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